在舒川郡,雙方的岸防炮和艦炮都在拼命的傾瀉彈藥,一艘艘承載著登陸部隊的小型船只上分布著復興軍的士兵。
一艘驅逐艦上,景振卿用望遠鏡看著岸邊噴涌炮焰的港區岸防炮臺,眉頭皺了皺對參謀長徐驤說道:“命令各師,暫緩登陸。”
徐驤自然知道景振卿的意思,點點頭對旁邊的傳令兵揮揮手。
十六軍的進攻并不是主力,他們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全州的日軍回防益山,給第十三軍創造登陸靈光郡的機會。
暫緩進攻的軍號響起之后,原本緊繃神經的各部隊都長出一口氣。
只岸防火炮就有十六門,日軍師團級的火炮數量也不小,加上是登陸作戰,到時候的傷亡絕對會很大。
而在靈光郡西北面的海灘,復興軍的登陸依舊沒有進行登陸,不過僅有兩個聯隊駐守的靈光郡日軍面對五艘重型巡洋艦的猛烈炮火被壓得沒有還手之力。
在靈光郡西面,第十三軍第二師作為先頭部隊開始搶灘登陸。
這里的灘涂長達長達三公里,吃水較深的驅逐艦都沒法靠近,唯一可以在此前進的除了漁船之外就是復興軍的登陸艇。
這些皮艇都是橡膠充氣,在尾部緊急加裝柴油發動機,目的就是為了適應這里的灘涂環境。
作為進攻方,復興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舒川郡南部的復興軍第十六軍懸而不發,靈光郡西北方向又有主力在那邊作勢要登陸,日軍根本沒有想到復興軍會在最不利登陸的西面灘涂登陸。
因為這片灘涂水深只到成人的腰部,一旦這里有日軍駐防,三公里的灘涂將會讓大量的復興軍葬送于此。
不過即便日軍和復興軍的兵力相差不大,在光州依舊處于弱勢兵力。因為對馬海峽有復興軍九艘無畏艦和三艘戰列艦掌握制海權,日軍無法從本土獲得兵力支援,僅有兩個師團的兵力想要防御整個全羅北道,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登陸進行得異常順利,日軍在此只有一個大對的駐軍,根本無法抵擋密密麻麻的登陸汽艇。
復興軍一個師的精銳部隊登陸靈光郡南部的消息傳到西北港灣的師團指揮部后,師團長強壓住心中的悔恨,又對自己只有一個師團的兵力防守多個可登陸地點的無奈感到悲哀。
不過作為師團長,他必須要盡快做出決策。
這個決策也極為簡單,靈光郡只有一個聯隊駐守,面對一個師的復興軍堅持不了太久;他目前指揮防御第十三軍主力的部隊只有兩個聯隊。
一旦調派部隊支援靈光郡,不僅擋不住復興軍的進攻,反而會導致這里被復興軍趁機強行登陸。
早晚靈光郡都要失守,日軍師團長下令向北部的益山撤退,先保住師團的兵力,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