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曾經在瀚海防線進攻了沙俄的部隊并取得勝利,那也是因為沙俄的部隊補給短缺,訓練極差;即便在丹東防線圍殲日軍主力部隊,也是使用土工掘進以及艦炮支援。
這也是日軍為何先假裝渡河,迫使復興軍分兵的原因。先引誘復興軍分兵,然后新昌的復興軍為了遲滯日軍的渡河行動必定要從陣地中走出,然后日軍以兵力優勢反沖鋒,在復興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擊破復興軍的防線,沖出包圍網。
然而他們哪里知道,復興軍又何嘗不是想要將日軍引誘出來。
復興軍之所以愿意打塹壕戰而不是進攻,主要原因就是進攻的傷亡太大,在沒有坦克、飛機等有力武器的情況下,復興軍除非必要,否則不會向敵人陣地發起人海沖鋒。
比起塹壕戰,復興軍其實更擅長運動作戰,平日里訓練最多的就是強行軍和破襲訓練。
當日軍三個師團高喊板載在牙山城西追殺復興軍潰兵,大股部隊接近牙山城的時候,第二十軍果斷出擊。
從牙山城南的丘陵地帶如夜間的鬼魅一般殺出,比起日軍的黃色軍服,復興軍的迷彩軍服更具有迷惑性,讓他們根本沒法估算從丘陵、樹林中沖出的復興軍到底有多少。
日軍主力原本打算先行進入牙山,穿過城市向東南方向的清州進發,面對急促高亢的復興軍沖鋒號,作為戰場老將的三個師團長立即明白他們被敵人將計就計了。
原本撒出去追擊復興軍潰兵的部隊顯然是顧不上了,保住主力,唯一的辦法是強行突圍。
雙方沒有根本沒有來得及布置炮兵陣地,在迅速抵近步槍射程之后,一簇簇槍口噴射的火宛如點點星光將整個牙山西面的平原點綴得格外炫麗。
喊殺聲伴著一陣又一陣的沖鋒號,高呼板載手握刺刀的日軍也迎著復興軍沖鋒。
并不是謝汝冀沒有才能想不出更好的破敵方式,而是這一次他們作為追擊方,必須死死的纏住敵人主力,給龍云部、景振卿部的援兵提供圍攻的時間。
一開戰就是短兵相接,日軍的步槍極長,比復興軍的98K步槍整整多出了二十公分。并且日軍在多次和復興軍交戰之后吃了白刃戰的虧,在白刃戰上也是下了苦功夫。
面對復興軍的三人拼刺小組,日軍也是以三人為小隊,進行白刃戰。
這時候十幾支突擊小隊在原本焦灼的戰況中殺出,這是各團級、師級的長官的警衛部隊,都裝備的是小口徑的毛瑟20發手槍。
這種手槍近戰威力強,彈夾裝彈,穿透力不大,在十米內甚至打不穿人體。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目的就是擔心護衛長官射殺刺客的時候誤傷平民或者友軍。
別看打不穿人體,但是在十米內只要要害中彈,敵人一樣會死,打中手腳也會喪失戰斗力。
十幾支突擊隊利用手中的手槍,如狂風過境,迅速將前線糾纏的少部分日軍打死打傷。后續更多的復興軍吶喊著跟在后面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