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團布防只是現在,如果復興軍愿意,隨時可以從第一師和第三師抽調部隊前往支援。
投降顯然是不可能的,三個師團如果繳械投降,帶來的影響極大。不僅是朝鮮戰場的局勢會進一步崩壞,他們的家族也會因此受到政治聲望的打擊,英美對日本的支持也很有可能減少。
在三個師團的高層商議一番之后,當機立斷的決定冒著炮火向南突圍,進入車嶺山脈,從山區中想辦法向清州方向突圍,或者就依靠車嶺山脈的復雜情況,牽制復興軍的補給,破襲后續的部隊。
決死一戰的意念在日軍中散播,所謂困獸猶斗不過如此。
做出向南突圍的決定之后,日軍在炮火中沒有集結,那完全就是等著給復興軍火炮制造戰功。只能依靠一個個傳令兵在炮火中傳達著命令,組織度的瓦解讓日軍指揮極為混亂,分成了兩大部分。
作為交戰和追擊狀態的一個半師團在炮火中無法快速移動和集結。后面沒有投入戰斗的日軍則因為沒有被炮火覆蓋,快速向南移動。
顯然日軍打算放棄已經陷入炮火之中的兩萬多人。
因為夜間沒有足夠的視野,即便時常發射照明彈,日軍的動向依舊無法被知悉。謝汝冀也知道日軍可能向南突圍的決定,當即讓第三師向南部的防線增兵。
此時的日軍已經和阻敵部隊交戰,三個團不過三千六百人,以倒品字形布置了三個陣地,阻擋在向南突圍的日軍前面。
這一次日軍借著夜色,全然不顧什么散兵突破,只有一個目標:向南突圍。
如果這個時候還顧及傷亡,那么一旦龍云攜帶的兩個師的援兵趕到,他們絕對會被死死拖住。
就在新昌南面響起槍炮和喊殺聲中,原本抵擋日軍的蔣光鼐正率領殘部在順天鄉休整。整整一個師的部隊現在只有三個團多一點,哪怕是在開戰前就秘密下達以營連為單位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各自為戰,明天還能搜攏多少部隊他心中也沒有底。
反正不管怎么樣,第十八軍第一師打完牙山之戰必然要回到青島休整的。
蔣光鼐僅從北面的槍炮和喊殺聲就迅速判斷出了日軍向南突圍的意圖,當即下令僅存在三個團支援阻敵陣地。
雙方都在拼命的增兵。
日軍前赴后繼,付出極大的傷亡之后仗著夜戰射界有限,迅速突破到復興軍的簡易防線。
殘酷的白刃戰再次在新昌南部的谷地開始,喊殺和悶哼和偶爾響起的手雷、手榴彈聲音中,雙方的生命快速消逝。
第二十軍支援的部隊沒有到達,第十八軍因為距離最近先一步支援了正在進行白刃戰的友軍。
有了這股生力軍的加入,原本幾近崩潰的局勢再次穩固。
此時的龍云正帶領部隊渡河,很快就可以投入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