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誘餌,吸引他們開槍,你們看準機會盡快換地方,我們要是呆在這里肯定會被壓制得死死的。”
“是!”
說完開始打手勢計時,眾人呼吸沉重的做著準備。
老兵兩三個健步就跑過了交通壕和塹壕之間的空曠地帶,在他身后是陸續的三十多顆子彈射擊。
趁著俄軍士兵重新拉動槍栓的時候,另外五人也快速通過。
又一個士兵被集中,還是小腿這樣影響行動的部位。
老兵臉色一沉一把將士兵的手扯了過來,幾下子粗暴的將其傷口止血之后說道:“我們要繼續前進,能不能活下來看你自己,機靈點。”
“裝死還是自己找個防炮洞呆著等敵人被擊退之后出來,要是這次進攻沒能拿下陣地,你知道規矩的。”
依舊是面無表情的冰冷話語,士兵面如死灰的將十幾發子彈摸了出來,給自己留了五發,又把身上的三個手榴彈拿出兩個給開路的那個士兵。
老兵說的規矩他知道,像他這樣影響行動的傷員,要么等陣地被復興軍占領獲得救治,要么就是被安置在暫時安全的地方。
至于之后是否安全,那就得看戰場局勢還有敵人有沒有發現他了。一旦被發現他要么就是進戰俘營等待交換戰俘,要么就是在身上布置詭雷和敵人同歸于盡拉幾個墊背的。
按照戰功制度,即便是在重傷之類自己在身上布置詭雷,也會計算他們死亡后的殺敵功勛;而為了防止士兵在擊殺敵人之后敵人清掃戰場無法查證戰果,自己布置詭雷只要看到尸體出現這一情況最少都按照兩個擊殺計算。
復興軍沒有明著鼓勵這一行為,但在制度上卻明確寫出其中的收益。尤其是在突圍、進攻狀態中,一旦出現他這一的情況,基本都是會被如此吩咐。
這樣的制度固然有其殘酷的一面,但實際卻有很多士兵愿意這樣做。尤其是自己無法救治或者當前情況緊急沒法撐到獲得救治的情況,都會給自己布置詭雷或者死前自己布置詭雷。
因為目前戰死和殘疾的撫恤都是土地,當然如果不想選擇土地也可以換取相等價值的金錢。其中原因自然是目前華夏向外擴張之后掌握大量的土地無人耕種,利用士兵撫恤來遷移人口既可以減少撫恤方面的現金開支,又可以在新獲得的土地上快速擁有大量的主體民族人群。
而參軍的士兵大都是十八歲到二十四五歲,這個年紀的士兵家中或多或少都有幾個兄弟姐妹,撫恤換取田地之后也能讓家里在以后過上富裕的日子。
如果是殘疾無力進行耕種和生活的,復興軍的軍人撫恤系統也會對此做出照顧。無力勞作的會雇傭周圍的民眾為其耕種,想要娶一門媳婦的,也會由其自己出錢從朝鮮半島、日本找一門媳婦。甚至錢不夠的,還可以以土地收入向銀行抵押貸款。
基本上一個殘疾士兵撫恤下來前后最少花費五十華元,一個陣亡士兵撫恤最少花費八十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