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沙俄的士兵在開戰前人均彈藥不到二十發,連續兩天的消耗之后所剩無幾,第三道防線出乎意料的薄弱。
原本只是試探性進攻的部隊在端掉敵人的機槍火力之后快速的殺入陣地,隨后被前線指揮的團長知悉之后快速增兵。
等到第三天中午的進攻的時候,沙俄軍隊的第四道防線在機槍火力上雖然沒有削弱,但在步槍火力上已經彈藥匱乏。以至于沙俄軍隊為了守住第四道防線居然組織了大量的部隊進行白刃戰。
比起隘口戰事的先難后易,深入敵后的兩個山地師戰況十分焦灼。
山地師第三師師部,宋哲元來回踱步,旁邊的方振武則神情凝重的看著地圖,不時寫寫畫畫。
“宋兄,俄軍從伊爾庫茨克又調了三個師過來,算上之前的四個師,我們對面可是有七個師的敵人了,要不要讓三師馮安邦師長派一個團過來增援?”
宋哲元停下腳步,面無表情的說道:“我們二師難,三師也不容易,三師對面的六萬多俄軍猛攻,哪能抽出人手。”
方振武嘆了口氣:“我們打了五天,山道險峻,不少地方都是臨時修建的,咱們帶的物資不多,即便之前后勤和工兵幫忙運輸,手上的彈藥也難以讓我們再撐五天,何況現在我們被包圍在這里,有物資也送不進來。”
“讓你派人給后方通報情況,派了沒有?”
“哪能不派,按照現在俄軍的攻勢,我們手上的彈藥勉強夠兩天。”
兩人正說著,一個通訊兵喊了聲報告之后進來說道:“師長,我們的物資來了!”
“來了?咋來的?我們不是給包圍了?難道從天上掉的?”
通訊兵臉色得意的說道:“還真讓師長您說對了,真是天上來的?”
方振武眼前一亮:“飛艇!燕京方面動用了飛艇。”
宋哲元也面露喜意思,飛艇這玩意他也就聽說,見都沒見過,只是聽說引進的是德國的技術,明面上是華夏皇帝出于愛好而生產了幾艘。
等眾人走出防炮指揮部的時候,也對天上正在嘩嘩降落的物資極為興奮,尤其是那大得根一棟房子一樣的飛艇更是讓戰場上的交火都停止下來。
長達十五米,一個巨大的氣囊,下面的艙室正嘩嘩的往下散著東西。
因為華夏掌握南洋,獲得了橡膠資源,軍用的降落傘研發速度極快,雖然可靠性極差,但用來給物資減速還是完全夠用的。
一個個方桌大小的木箱子被巨大的降落傘吊著緩慢降落,有一些已經落地的被復興軍打開之后全是子彈和炮彈。
方振武和宋哲元很快拿起望遠鏡觀看,只見已經被拆開的木箱上全是充氣的橡膠,炮彈和子彈被打包成枕頭大小,中間充斥大量的固體橡膠。
兩人對視一樣,哈哈大笑。有了這批物資,他們別說再守五天,再守十天問題也不大。
這一次派遣山地師深入東卡,總參謀部早就預料到補給問題,于是向空軍調了所有的飛艇來運輸物資。
這支空中運輸隊一艘飛艇可以攜帶兩噸重六立方米的物資,總共有六艘飛艇。僅在六艘飛艇一次運輸的彈藥就有七噸,而翻越山嶺運輸一次也只需要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