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開戰不到四個月,俄軍付出十三萬的傷亡,日軍付出七萬傷亡,而復興軍付出的傷亡僅僅只有七萬。
近乎三比一的戰損比,并且還是華夏作為進攻一方,這如何不能讓協約國和同盟國震驚。
協約國在震驚之后猶豫是否繼續對華夏作戰,在短暫的會議之后,四國都覺得以華夏恐怖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以及不錯的軍事工業,必然會是同盟國極力拉攏的存在。
這一次既然已經開戰,那么就要狠狠的打擊一次華夏,在擊敗華夏之后不僅要讓華夏背負巨額的戰爭賠款拖延華夏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要對華夏的軍備進行限制,瓦解華夏的海軍。
而此時的華夏已經完成第二批預備役的動員,第一批動員的兵力已經抵達各個戰區,第二批部隊也可以在十月之前開拔。
此時的華夏陸軍總兵力已經多達二百六十萬,排除后勤輜重部隊和醫療部隊之外,可用的戰斗兵力達到二百四十七萬。
根據華夏最新的國防戰略,南洋戰區由原本計劃的三個軍九個輕裝步兵師增加到五個軍十五個步兵師,目的就是為了在喪失制海權之后確保南洋的安全,即便無法守住南洋,也要讓進攻南洋的敵人遭受巨大的損失。
為了應對英國和法國在未來可能參戰,西南戰區由原本的一個軍增加到了四個軍和兩個重炮師。其中兩個軍布置在滇省,一個軍和一個重炮師布置在桂省南寧,一個軍布置在瓊州和粵省,余下的一個重炮師布置在粵省廣東。
原本擔心英國人反應過激的藏南在這一次擴軍之中,已經有一個高原軍在組建之中。
臺島戰區也從兩個軍增加到三個軍,其中閩省、臺島各布置一個,琉球布置一個軍,主要防備的敵人就是日本。
西北戰區此時由之前的兩個軍增兵到了三個軍和兩個騎兵師,后續一個月內還有一個軍將會從川陜調集到西北。已經到達的一個郡并沒有支援姜登選對西北聯軍的進攻,而是向塔城地區派了三個師,向阿勒泰地區派了兩個師。
在用完人肉盾牌的毒計之后,姜登選完全放開了本性,尤其是接到韋珣在戰爭結束之后會假意貶職之后,命令新到達的這一個軍徹底肅清阿勒泰地區和塔城地區并且構筑防御阻止俄軍進入疆省。
姜登選知道自己的作用和韋珣的目的,就是完全肅清西北地區,至于能不能擊敗西北聯軍和俄軍,這都是次要的。他的任務就是不斷的清理收復的地區完成肅清任務,不斷的壓縮西北聯軍和他們的民眾。
作為首都的燕京戰區雖然之前各支部隊被調往東北戰區,但在八月的時候已經從湘贛豫三省獲得了三個軍的兵力補充,加上直隸地區和魯省就地征募編組的預備役,加起來的兵力也達到了五個軍,還有一個重炮師在訓練之中。
東南戰區作為華夏目前經濟第一的地區,更是被重視,不僅增兵到了五個軍,還將重炮師擴編為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