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丹東安民山上,吳祿禎帶著王金銘等人用望遠鏡看著每艘穿上六七個士兵正在調整船只位置,延申橋面,舟橋部隊的周圍和舟橋本身有大量的炮彈落下,沉寂已久的日軍火炮仿佛炮彈不要錢一樣進行炮擊。
偶爾有一兩個士兵被炮彈擊傷,又有一兩個士兵從船艙中跑出來接替工作。
復興軍的各口徑火炮也開始對對岸的日軍陣地進行炮火襲擾,大口徑火炮更是在預估日軍暴露的火炮陣地位置,借此機會炮擊敵方火炮陣地。
因為架設橋面需要極大的光亮,吳祿禎和戰區司令部的參謀門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就認為與其在夜間打著燈火架設還如不直接在白天架設,這樣就能通過敵人的火炮進行反炮擊,借助口徑和射擊距離摧毀敵人火炮。
“八嘎!”乃木希典罵了一句日本經典國罵,然后對周圍面色凝重的眾人下令道:“命令火炮停止炮擊,立即轉移陣地!陸軍的炮彈根本無法摧毀敵人的船只,這樣炮擊下去我們的火炮會損失慘重的!”
“再令第二師團、第五師團抽調部隊向這里集結構筑阻擊陣地!這次華夏人真的打算進攻了!”
而江面的舟橋部隊各船的隊長也喊著各種命令,一個個士兵被彈片擊中倒下也只是換來冷漠的五個字“拖下去,換人。”
說得最多的卻是:“快!快!再快點!”
雖然秘密訓練了有半年,但在炮彈的炮擊下進行橋面鋪設依舊被極大的干擾。
一直到九月15日上午八點半,三個小時下來才完成了五百多米浮橋的鋪設。
沒有任何猶豫,吳祿禎下令第六軍第一師立即渡河,而對岸的乃木希典只能不斷的催促炮兵陣地進口轉移重新布置陣地。
他現在也有點后悔下令炮兵轉移陣地了,即便轉移的距離只有一兩公里,也需要動用馱馬進行拖拽或者士兵拖拽,更換一次陣地只需要十分鐘,但重新布置最少需要一小時以上,因為對岸的復興軍大量的炮火進行覆蓋性炮擊,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干擾。
現在對面響起沖鋒號,顯然是要進行進攻。
他沒有時間去責備下令炮擊浮橋的軍官,因為換做是他也會那么下令,現在第二師團和第五師團正在從南北兩面向這里靠攏,而這里本就有四個聯隊的兵力駐防。
第六軍一師師長蕭伯淳沒有騎馬,而是在警衛的護衛下沖上浮橋,時不時落下一發炮彈就會讓橋面上的士兵嘩啦啦倒下一片,偶爾落入橋面的炮彈瞬間就造成二三十人的傷亡。
“師長!”一個參謀和幾個警衛蕭伯淳摁倒在地,等爆炸結束之后他看著身上壓著的幾個人都身負重創。
“加跨速度!兄弟們快點!可不能讓死了的兄弟白死!”
此時橋面上的士兵腦海中也只有一個字“快!”。日軍可不是只有正在轉移的炮火,還有部分沒有暴露的隱蔽火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