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在他死了兩個兒子的份上,日本民間輿論恐怕也會將其逼迫得切腹自盡。
守住陣地,那他還能保證一個體面的結局,如果守不住,他肯定是要切腹的。
乃木希典就地依托地勢構筑工事,復興軍也樂得如此,甚至連炮彈都懶得打過去。
九月28日晚12點,第三十八軍從枇峴北部山區殺出,三小時急行軍之后輕易占領了僅有一個大隊防御的龍川郡城。
第三十二軍也開始南下,截斷乃木希典兵團東面的退路。
比起枇峴郡城一個聯隊的駐防兵力,龍川的防御重心在丹東,自然輕易易手。
不過日軍依舊將龍川易手的消息通過電報電話發了出去。
乃木希典被仇恨沖昏的頭腦也瞬間明悟自己要被包圍。
收集物資,固守待援?還是從山區繞道退到安州、定州一帶?
作為陸軍中將,他的戰略眼光自然不會太差,復興軍第三十八軍從枇峴郡路過而不進攻,顯然是打算接應第六軍跨過鴨綠江。
向東撤退顯然不可能,因為那樣不僅僅是他個人會背負罪責,更是會丟失義州、龍川、枇峴、鹽川,失去鴨綠江這個險要阻擋之后,復興軍五個軍的兵力步步緊逼,他在安州定州絕對守不了多久。
龍川北部的河道和丘陵!
這是他一瞬間就想到的對策,依托河流,在西面的鴨綠江和龍川北部的河流布置防線,步步消耗復興軍的實力,即便之后損失過大不得不縮小防線,也能充分的拖延時間,牽制義州的復興軍。
要求丹東對岸六個聯隊死守拖延,又下令第二師團,第五師團向南部移動,盡快布置沿河陣地阻擊。最后又調了傷亡極大的第八師團加上西面鴨綠江的防備。
下達命令之后乃木希典通過電報向本土報告了目前遇到的情況,聲稱自己將會和八個師團的日軍全體玉碎!死戰到底!
日軍大本營自然不可能坐視八個師團被圍殲,之前牙山被殲滅四個師團都讓日本傷筋動骨,更何況是八個師團。
朝鮮南部大山巖親自坐鎮,連續對釜山發起猛攻,朝鮮中部也陷入僵持。
如果義州一帶失守,安州、定州必定丟失,進而漢城仁川一帶還會被包圍,華夏可以以龐大的陸軍徹底奪回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可是日本唯一的殖民地,這里丟失之后,財政壓力會更大。
尤其是這一次華夏的戰爭布置已經是做好全面戰爭的考慮,肯定不會如之前兩次那樣輕易放棄。
面對內閣和陸軍部的壓力,日本聯合艦隊終于承受不足,從南浦出發抵達鴨綠江,對丹東一帶的第六軍和進攻龍川日軍陣地的第三十八軍進行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