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鬧了一場議和的風波,朕當時想的事情不少,今天就姑且和大家敞開心扉的說道說道。”
韋珣一口喝完了桌上的熱茶,繼續說道:“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不論是始皇南征百越北筑長城,還是漢朝北伐匈奴,西設西域都護府,都能稱得上是武德充沛。即便到了漢末,隨便一個諸侯也能攆著周遭的異族打,公孫度打下遼東,公孫瓚征烏丸都是如此。”
“然而自兩晉之后,華夏就陷入了死胡同,像是一個暮年老頭,總是要彰顯什么泱泱大國的風采。”
說到這里,韋珣話鋒一轉:“世人都說隋帝楊廣三征高句麗是**,是隋朝滅亡的原因。”
“然而如果楊廣不伐高句麗,將高句麗驅逐出東北,現在的東北姓華夏還是姓朝鮮都是兩說。”
“滿清竊據神州之后,對列強對歐洲都是步步退讓,尤以道光之后為甚。”
“那些洋人,都是得寸進尺,得尺進丈之輩,貪婪是他們的民族本性。”
“現在他們敢慫恿日俄攻我華夏,就是覺得我們的崛起影響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感受到了威脅。不論是法國扶持的沙俄還是英美扶持的日本,都是跟咱們不痛快。”
“之前兩次和日本議和,一次和沙俄議和,都是因為咱們沒有發展起來工業,沒有強大的實力對他們說不。”
“現在情況卻不一樣了,歐洲兩大陣營對抗愈演愈烈,協約國迫切的想要占據優勢。但歐洲的強國是有數的,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拉攏歐洲各國,拉攏我們。”
“但我們華夏今年來和同盟國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大,讓英法覺得我們是他們未來和同盟國開戰的巨大潛在威脅,所以慫恿日俄侵攻我華夏。”
“現在我們的戰士付出了十五萬的傷亡,我們的海軍付出了大量中小型戰艦和多艘戰艦中創,三艘戰沉的代價總算占據了優勢。”
“這一次我們要向整個世界發出我們這個東方五千年古國的聲音,讓他們聽一聽龍的傳人的意見,讓他們明白想要對付我華夏需要付出的代價。”
“正所謂打得一拳來,避得百拳開!退讓只會讓他們覺得我們軟弱!”
“建國之前我們血戰一番,讓世界各國見識到我們的戰斗力,重視我們。”
“現在我們還是要血戰一番,不僅要讓日俄付出慘重的代價,割讓大片領土,更要讓日俄背后的英美法三國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說了這么一通鋪墊,韋珣拿起指揮桿在墻壁上掛著的龐大地圖上指點著說道:“這一次,我華夏要放開手腳的打!”
“西北方面已經完成戰爭物資的儲備,屆時出兵掃滅西北聯軍,出伊犁河谷打到巴爾喀什湖,再向南占據費爾干納盆地。”
“只要這兩個地區被我華夏拿在手中,西北無憂。再以烏魯木齊為工業基地,建立完善的軍工,保住西北戰區的補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