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老哥可以培養他們的興趣,或者給他們定個目標。”
“小孩子都喜歡玩,見到好吃的也喜歡買來吃。老哥不妨和他們說,考試得了多少分,成績有了進步給他們幾分錢花花,這樣他們學起來也有動力。”
“現在國家的教育在小學和初中都是全面教育,到高中他們就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實在沒天賦也不打緊,可以報考軍校試試,一旦考入軍校,出來最少也能做個連長。”
“就算考不上,也不用太著急,初中畢業了之后可以進入職業學校做工人,如果身體好,也可以加入預備役。”
陳老九思索一番,還是嘆氣道:“現在仗打得越來越大,聽說都動用了三百多萬人,我家三代單傳,好不容易生了兩個,可不敢讓他們去參軍。家里雖然只有二十多畝地,但還是夠一個孩子分的,另外一個以后打算讓他做工人去。”
年輕人說道:“做工人工資穩定,就是不像種地一樣冬天還有點閑暇的時間。像老哥這樣的情況,不當兵也是好事,咱們國家人多,陛下給的撫恤也好,有的是人去,只要不是強制征召,不礙事的。”
“不過真要是村里被要求了征兵名額,還是要配合的好,拒服兵役可是要收回一半家產的,還要處罰金。”
陳老九聽到兵役這個問題,眉頭皺了起來,也就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心思。
他本來就是一個升斗小民,即便他現在在東北過上了他以前羨慕的富戶日子,每天兩頓飯食那是吃得飽飽的,但他依舊覺得兵役和他比較遙遠。
他在村里見到不少家里有年輕小伙的家庭,年紀和眼前的年輕人差不多打,全國大部分地區統一之后被宣傳鼓動參了軍,參軍十九人,占了全村二十五歲以下青年的七成。
從1906年和荷蘭開戰,到現在又和日俄兩國開戰,陸陸續續的報喪讓他對戰爭有著恐懼的情緒。
都是村里的鄰居,每次報喪之后,他都去幫忙,尤其是他有一手不錯的廚藝,一般村里辦宴席都要請他去做主廚。
四年不到的時間,他就因為村里的孩子在前線犧牲,給村里六戶人家幫忙過。
運氣好的還能有一身尸骨送回來,運氣不好的,也就能收到一紙陣亡通知書,還有孩子肩上的軍銜和身份名牌。
即便這幾戶人家得到撫恤之后,原本就不錯的日子現在變得更好,但他還是對于自己的兒子參軍有著極大的恐懼。
他家三代單傳,到了他這一輩,運氣好生了個大的小子,好不容易養到了七歲,不過很是瘦弱。后來移民到東北,媳婦和他吃得飽了,又生了一個小的,現在兩歲半,長得白白胖胖的。
好不容易到他這一代多了個小子,為了家族香火的傳續,自然不想讓孩子當兵。
就連他的一個堂兄,家里的獨苗苗偷偷跑去參軍之后陣亡分了十九畝土地,和他商量著等兩個小子以后生了孩子,過繼一個到侄子的名下,他也言辭拒絕了。
要知道他的堂兄可是開出二十畝土地的加碼,以后過繼去的小子也會繼承家里的剩下三十畝地,還有一百多元的存款,他也沒有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