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的地方我看了一下,三個點都不怎么好。尤其是最靠近我們這邊的一段,日軍布置了五個聯隊,顯然是將那里重點防御了。”
黃鉞嗤笑一聲,淡然的說道:“也就仗著地利,咱們的重炮弄上山也不容易,就不在山上弄炮兵陣地了。又要開路,麻煩。”
“明天重炮到了之后,和海軍艦炮配合直接在海邊轟開一道缺口,沖過去。”
許雪秋搖頭說道:“沿海一側日軍也在山上布置有陣地,海軍那邊報告說日軍都是直接依托山石構筑工事,試射兩炮發現很難造成殺傷。”
黃鉞抬手打斷道:“我們能慢慢來,庫南卻等不及了,現在百姓全靠每天的稀粥度日,也就戰士能吃上一頓飽飯。”
“庫南幾縣阻止的武裝部游擊隊傷亡慘重,八個月下來損失了近一萬五。”
說道這個,許雪秋也沒有繼續說不利的心思了。
在庫南城,每天都有日軍發起進攻,規模大小不一,但一直持續不斷。
整整三萬人損失之下,日軍依舊不放棄進攻,可見日本人的韌性。
還有一個消息許雪秋不知道,那就是庫南已經到了吃人的地步。
這個命令是盧守玄下的,因為糧食越來越少,加上周邊諸縣的游擊隊不斷的被日軍清剿,這讓整個庫南的人民極為仇恨日軍。
庫南被死死包圍,每天不斷的巷戰和攻防戰盧守玄應付起來并不困難。
但那么多人坐吃山空,他也沒有啥辦法。
幾次挖掘秘密通往城外的地道,也被日軍識破,還被灌水淹死了不少人。
盧守玄以及駐守的這個師在就月之后,基本上每天都盼著日本人來進攻,進攻就意味著會有日軍的尸體,他們也會有吃得。
這個情報至今還沒有傳出去,日軍也不知道,只以為復興軍是為了防止瘟疫,將尸體收集起來。
盧守玄也一直藏著這個消息,一直到昨天收到黃鉞帶主力到達平河才悉數告知。
其中的關鍵在于一旦泄露出去,國家在國際上的負面影響。為了不讓協約國方面有抹黑華夏的話題,盧守玄之前不說是因為不想給黃鉞壓力,不想讓主力部隊為了突破防線傷亡過大。
兩人商議了一番進攻的事情,重新回到山腳的陣地。
在山下的營地,數百個精通木工的民眾正在鋸著木材。
因為平河只有二十來米寬,水位也只有三米左右,所以渡河的工具就是搭建浮橋。
船只的話本來是計劃讓后勤部門去征集周邊的漁船,但指揮部這邊卻否定了。
木船搭建的浮橋被幾發炮彈就炸壞了,反而是華夏海軍船上的救生艇用起來方便和堅固。
因為華夏的救生艇都是鋁合金制作的,堅固可靠,即便挨上幾發炮彈也不會損壞。
正在收拾的木材則是用于鋪墊在船上搭建浮橋的,之所以那么多,也是為了做出多點渡河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