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在曲北縣登錄兩個團,再用電報聯系曲水縣,讓他們組織人將彈藥運到曲中縣,這樣一來,一天半的時間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切斷對面的敵人。”
黃鉞說的曲水縣、曲北縣、曲中縣都是華夏移民之后新起的地名。
在海原縣南部,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彎彎繞繞的有百多道彎,所以被名為為曲河。
曲水縣就是后世的庫頁島貝科夫,曲北則是斯塔羅杜布斯科耶,而曲中縣就是在曲水中段的多林斯克。
“日軍在曲中可是駐扎了兩個聯隊,曲北也有兩個,這個計劃行不通的。”
許雪秋作為參謀長,庫南日軍的防御力量他是一清二楚,所以直接搖頭否定了。
黃鉞卻笑道:“我又不是要攻曲中和曲北,讓部隊在曲河河口登錄就可以了。”
許雪秋還是覺得風險有點大,又拋出一個難題:“那曲北、曲中的日軍集結起來圍攻呢?”
“屏嶺(庫南東面的山脈)也有我們的游擊部隊,多的不說,集結起來最少也有兩個團,讓他們先在曲中一帶活動,襲擊一下日軍的補給線,曲北曲中的日軍必然會集結過去的。”
見黃鉞又把這個問題解決,許雪秋只能同意。
于是黃鉞挑選了兩個團的部隊,在次日下午乘船向庫南的曲河口前進。
等到第三天,平河的復興軍已經將日軍的防線壓縮在火車站,這是日軍倒數第二道防線,后面還有一道是正在依山修建。
同時在曲中,六個營的游擊隊從屏嶺的深山中走出,對曲中、北屏縣一帶發起襲擾戰。
屏嶺橫貫了整個庫南東部,中間是狹長的平原,因為其如屏障一般剛好遮擋了東部沿海吹來的海風,所以被稱為屏嶺,現在的北屏縣城就是后世的索科爾,位于曲中縣南部。
日軍在曲中、曲北、北屏三地防御的聯隊也快速的做出反應,組織對其圍剿。
不過隨后的戰局卻讓平河的日軍兩個師團不得不后撤。
因為復興軍兩個團在曲河灣登錄,隨后南下,與曲水縣的游擊隊匯合,同時獲得了曲水縣組織青壯運輸的彈藥補給。
曲北縣的日軍僅有一個聯隊,不敢出城和復興軍作戰。
在海原的日軍也不敢出城,做出死守的態度。
一天之內,急行軍七十公里,雖然士兵疲憊,但戰略目的已經達成。
在海原縣北的山地,將近三個團的兵力在此構筑了防御工事。
平河兩個師團的日軍在三天的攻防戰之中,損失了六千多人,算是這次與華夏交戰中傷亡比最好的一次戰斗了。
但后路被斷有被包圍的危險,日軍不得不組織部隊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