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是包圍網內最后的防線,這里密密麻麻集結了俄軍八萬多人,已經進入進攻序列的復興軍超過四萬。
這也是復興軍一直沒有取得太大進展的原因。
但當陣地上一個個司號員吹響沖鋒號,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總攻的命令。
已經連續作戰四五天的士兵甚至連覺都沒有好好睡一下,一直是不斷的進攻進攻還是進攻。
疲憊不堪的士兵聽到沖鋒號之后條件反射般的沖出戰壕和掩體。
······
“李參謀長,北方戰區電報。”
一個通訊科員急匆匆的走進李燮和的辦公室,拿著電報看了一會兒之后,迅速上樓找到了韋珣。
“陛下,斯柳江卡的俄軍已被殲滅,俘虜十二萬。二十七軍全軍傷亡七成,其他部隊損失也不小,最少的都有四成。”
顯然李燮和被如此大的傷亡嚇了一跳,六十一萬人的北方戰區,短短七天就傷亡十二萬,戰損五分之一。
韋珣拿著電報看了一下,嘆了口氣說道:“讓郭松齡乘勝追擊。”
“陛下···”李燮和想要勸阻,最少也要讓北方戰區的士兵休整一下。
不過韋珣伸手打斷他的話:“柱中,朕深知北方戰區損失大,然我軍近余不到五十萬,敵人最少還要七十萬,若不趁著敵人沒有重組防線增大戰果,后續的傷亡更大。”
“傷亡在戰略目的面前,有時候是要放一放的。”
“將戰線推到葉尼塞河是國家戰略需求,也是為華夏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偌大的西伯利亞,蘊藏的礦產資源,潛在的耕地、牧場,木材以及水資源,都是可以蔭澤未來華夏子孫后代的。”
“我們這一代人多一點犧牲,子孫后代就多一點福澤。”
“是!”李燮和聽到韋珣如此說,也只能領命。
北方戰區,斯柳江卡,正在面見幾個投降的俄軍軍官的郭松齡見到陳干的眼色,轉身快步走了過去。
“什么事?”
“李參謀長親自來電,要我們趁勝追擊擴大戰果,盡可能重創俄軍遠東軍區有生力量。”陳干說完之后悄聲說道:“陛下口諭:我們這一代人多做一點努力,子孫后代多一點福澤。”
“回電,保證完成任務。”
郭松齡面無表情的說完,然后快步走向吉普車。
韋珣的命令潛在的意思他知道,而且作為北方戰區的指揮官,對于戰場的局勢沒有誰比他更清楚。
現在俄軍的防線支離破碎,四面來源的俄軍不斷河復興軍的阻擊部隊交戰,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將俄軍重創的。
一旦俄軍緩過勁來,在伊爾庫茨克重組防線,還要打一場大規模的攻城戰甚至巷戰才能完成戰略目的,到時候的傷亡會更大。
面對燕京方面來自國家領袖的再三催促,郭松齡總算明白了為什么是自己做總指揮而不是吳祿禎了。
對于自己的性格,郭松齡很清楚。比起華夏將領普遍在部隊承受巨大的傷亡的時候趨于保守,郭松齡算是其中最為鐵石心腸的一批了。
其他人或許會因為傷亡原因會對燕京的命令提出自己的建議,他這樣只為建功立業的人才是最好的執行者,這也是他一直將自己塑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