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國內為戰爭階段性的勝利歡慶的時候,華夏已經開始籌建樂浪省和玄菟省。
在日本控制的朝鮮國王簽署了領土割讓協議之后,華夏的民政部門就將于各地抽調的干部調往樂浪省和玄菟省。
不過兩個省的組建只是在國內說說,具體建省事宜,為了避免以后的后患,還需要一系列正規的流程。
首先是華夏在控制區四處宣傳朝鮮國王、日本天皇割讓這些領土給華夏的法理文書和協約內容。
隨后是遵照目前朝鮮民族的個人意愿,愿意繼續做朝鮮國民的和愿意成為華夏新公民的都可以按照意愿進行選擇。
這一過程就持續了接近一個月,超過九成五的朝鮮人民愿意成為華夏的公民,少部分成為日本偽軍的家庭、朝奸以及某些人紛紛南下。
在朝鮮民族的人民基本做出選擇之后,華夏才正式宣布在朝鮮半島的華夏控制區建立兩個省份。
樂浪省和玄菟省取名都來自漢朝的郡縣名字(不同時期的樂浪省和玄菟省范圍不一),然后就是改道為郡、改郡為縣、改里為鄉鎮。
按照華夏民政部門的華夏,華夏的玄菟省將以大同江的南部支流南江為分界,東抵元山南部的高山郡、金剛山。
樂浪省則以南部和日軍的實際控制線為邊際,即以忠清南道、忠清北到、江原道的堤川郡、東海郡為邊界。
之所以如此劃分,也是為了預防華夏在朝鮮半島投入金錢精力建立工業之后,朝鮮民族主義崛起或者有人借著朝鮮國王來影響朝鮮半島的格局。
玄菟省因為其本身的礦產資源豐富,將會是華夏在東北地區打造的又一個工業省份。
中部的樂浪省因為平原較多,利于耕種,同時也為了減少以后不必要的麻煩,以后的發展更多的會傾向于為玄菟省和樂浪省提供糧食。
在玄菟省因為在未來會建立大量的工廠,將會是華夏重點掌控的區域,不僅會駐扎常備部隊維持地方的治安,也是放止出現變局的時候能快速做出反應。
只要掌控玄菟省的工業,即便樂浪省出現什么不可描述的變故,沒有工業的樂浪省根本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華夏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制定的最新的國防計劃,為了保證兩省的穩定,原本的東北戰區和燕京戰區也做出調整。
以樂浪省、玄菟省、魯省以及濟州島構建新的東北戰區。原本的燕京戰區更名渤海戰區,雖然魯省交由東北戰區管轄,但渤海戰區卻將遼省納入管轄范圍。
這樣標志著華夏的首都燕京不再擔心會受到來自海上的安全威脅。敵人想要威脅首都,即便在海軍弱勢的情況下也需要擊敗黃海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