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為了占領安加爾斯克,聚集四個軍的兵力,現在投入了兩個軍發動進攻,兩個軍進攻對岸。
吳佩孚兵團三個軍實力僅有八成,已經北上三十里外的烏索利耶。
從烏索利耶到謝列霍夫,整個戰場囊括方圓五十公里。俄軍擔心復興軍機動部隊,輕易不敢主動發起進攻,只能依托城市城郊構筑工事。
“茂宸,東岸的騎兵匯報,四個師的哥薩克已經被擊潰,我們所在的西安補給線也時不時被襲擾。”
陳干抹了抹頭上的汗水,急匆匆的走進指揮部。
“我們騎兵不足,吳子玉又要到西北阻擊,只能增加護送的兵力了。”
“陳銘樞開始渡河沒?”
“沒有,最新的報告是在架設浮橋,不過已經被俄軍發現。”
“讓他們伺機行事,河岸的炮兵陣地已經派遣偵察部隊過去了,不用毛線,牽制就行。”
兩人又商議了一番布置細節,才一同到觀察哨站。
因為沒有太高的地形,觀察點是一個木制的塔樓,面前能看到安加爾斯克的城郊戰況。
此時的復興軍借著夜色和徐進彈幕正在和城郊陣地的敵人交戰,除了時不時的喊殺聲和沖鋒號,還有不時從夜幕中冒出的火舌。
本來夜里復興軍是計劃進行騷擾作戰的,看看運氣好的話能不能潛伏過去占領一兩道塹壕。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俄軍的槍法比起白天差得更遠,很快參謀部就分析出俄軍的防守部隊中有極大的部分得了夜盲癥。
夜盲癥俗稱“雀蒙眼”,是醫學術語,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癥狀。
不過很快就被否定了,不論是瀚海還是安加拉河都有豐富的魚類資源,而復興軍以往觀察敵軍行動也知道他們為了彌補食物的匱乏,大量捕撈魚類。
夜盲癥這種東西,復興軍的軍事教程就有提及,多吃魚有利于減少夜盲癥。
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槍法差的都是新到達的俄軍,只能算是準預備役的青壯在分發了一支槍甚至只發了幾發子彈就被丟在戰場上,用機槍逼著他們沖鋒或者防御。
比起跟復興軍對峙一年多的老兵,這些才到的士兵因為沒有實彈射擊訓練,戰斗力差也就理所當然了。
在夜間,別說這些新兵都算不上的農奴,就連訓練有素的復興軍的命中率都會大大的下降,何況是他們呢。
郭松齡的目的是奪下安加爾斯克城,自然不會放過這也的大好機會。
四個軍的火炮以及從鄧仲元兵團調集的近二百米榴彈炮在安加爾斯克的城南和城西布置了兩個陣地,不斷的炮擊城區和城郊的陣地。
關于如何進攻遠東的俄軍,韋珣已經暗示過他們不用理會所謂的國際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