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有著養殖業、農業和畜牧業、工業,會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成為華夏未來可以深挖發展潛力的重要區域,
在全華夏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是復興黨和韋珣近年來對國家發展的規劃。
而東北僅是最后一個落實產業的地區,不論是川黔的白酒還是南洋的水果橡膠,桂粵瓊的重工業,江浙的服裝和五金輕工業,華北的農業工業,晉省的煤礦還是湖廣的水果糧食,都是之后發展的特色產業。
而在華夏的發展之余,一個名叫動植物保護司的部門卻不怎么起眼。
并且這個部門是韋珣親口下令組建且親手寫了草案。
為了表示對稀有野生動植物的重視,韋珣還在元山養殖了四頭食鐵獸,并將其作為國寶。
這個部門的組建是在1904年,當時韋珣只是讓情報部門關注一些全國各類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再組織專門的野生動物調研部門。
一查之下韋珣嚇了一跳,食鐵獸、朱鹮、金絲猴等生物數量還相當不少。
但有著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鰭豚已經數量不多,預計數量只有兩千只,中國犀牛更是只能在桂省、黔省西南、滇省見到,且一年多的調查之后發現數量僅有不到三百頭。
東北的鐮翅雞,華北的直隸獼猴,滇池蠑螈,臺島云豹,高鼻羚羊,百頭鶴,冠頭鴨,新疆虎這些在后世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也都有不錯的族群。
而像是中華穿山甲、長江白鱘、斑鱉、白臀葉猴、華北虎,褐馬雞、揚子鱷、江豚、華南虎、東北虎、華北豹、遠棟豹、四不像等動物也是族群不多。
韋珣當即意識到,除了華夏的發展和強盛之外,他還有一個責任就是保護這些稀有的野生動物。
后世因為時代的原因,華夏對很多野生動物的保護并沒有充分的意識到,直到后來不斷的出現情況后才大力發展動物保護。
不僅是為了生態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也是為了避免因為人類的原因導致他們的滅絕。
在成立動植物物保護司之后,每年都有超過三千萬華元的財政打入該賬戶,并且華夏對各種稀有動物還列出名單和拍攝照片,將盜獵這些動物的行為處以重刑。
像是滇池蠑螈、臺島云豹這樣固定棲息地的動物,華夏更是遷徙周邊的居民,布置保護區。
可以說現在的華夏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完全是來自韋珣一個人的的促進,每一次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報告他都會仔細閱讀,耐心指導。
而類似爪哇虎、紐芬蘭白狼、旅鴿、侯鴿、袋狼、格陵蘭馴鹿等動物,華夏更是不斷的購買這些動物,然后安置在合適的生態環境。
除了像是爪哇虎這樣的猛獸韋珣不敢飼養之外,韋珣在平日里只要工作不忙,都會去飼養這些動物。
韋珣最為喜歡的除了看似憨態可掬實則名為食鐵獸的家伙,除此之外最為喜歡的就是名喚紐芬蘭白狼的巨狼。
這種狼體長一米多,體重隨便都有六七十公斤,而且成雙成對。
他在穿越之前就看過不少關于這種狼的報道,然后就喜歡上了這種狼。不過當時是感念他們成雙成對對于感情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