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韋珣一進元山寓所,門口負責執勤的警衛隊長就敬禮報告:“報告陛下,林業局局長翟盂求見。”
韋珣邊走邊問道:“幾時來的?”
“來了兩個小時了。”
“嗯,通知迎賓廳,朕馬上過去。”
“是。”
警衛隊長敬禮之后就回到執勤的崗亭撥打電話。
等韋珣走進迎賓廳,林業局局長和兩個助手都站了起來。
“不必弄這些虛禮,伯齡來是有什么急事?”
只有翟盂二十六七歲的翟盂從助手手眾接過一個文檔,然后小心的呈放在韋珣作為旁邊的茶幾上。
韋珣翻看了幾頁,只是隨便掃視一下,就知道報告的內容。
“伯齡,汝來此恐怕不止是報告成績的吧。”
黑瘦的翟盂憨厚的一笑,然后說道:“稟陛下,第一期八年育林計劃已經略有成效,眼下西北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三個項目花費極大,珍惜植物禁止砍伐條例施行也需要撥款組建森林警察,還有培植珍惜植物也需要大量的經費······”
等耐心聽翟盂說完,韋珣明白這翟盂就是來要經費的。
在收復甘陜之后,他去過一趟關中視察。甘陜兩省因為近兩千年的開發,水土流失嚴重。
甘陜之地可是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黃土高原縱橫的溝壑和只有稀少灌木的坡地,到處都是干旱缺水。
這讓韋珣十分心疼,也十分著急。如果西北再不好好的治理一下,那么很可能隨著時間流失,會對這片土地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為了保護關中的生態,韋珣當即就下令讓甘陜兩省的工作重心放在生態恢復上。
最先做的就是鼓勵群眾遷徙,減少土地人口壓力,當時正好西北因為韋珣的決策導致大部分地區地廣人稀,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西北的的人口近六成被遷徙到青海、寧夏、甘肅等省份。
之后就是禁止放牧,并且修建從銀川到內蒙的鐵路彌補西北的肉食缺額。
最后就是剛才翟盂提到的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三大政策。
青、寧、甘、陜四省在接到政令之后,也很快落實下去,華夏財政部每年撥付的款項就有一千八百萬華元。
但每年林業部為了完成韋珣要求的生態恢復任務,年底向伸手要錢,希望韋珣增加林業局款項已經是常態。
然而華夏每年的財政都緊張,各個部門都要錢,韋珣也沒有辦法,只能從皇室的產業盈利中貸款給他們。
說是貸款,也不過是個名義,像是農業部、漁業部這樣的部門,還能多少有一些收入,花個幾十年還能還上。像是林業部,也只是隔三岔五的給韋珣進獻一些奇花異草。
“伯齡啊,皇室每年盈利不到七千萬,還要給財政部繳上近辦,教育部的助學基金更是占據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