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礙于動力系統和華夏海軍戰術不得不做出的取舍,即便裝甲厚實得比四艘購于德國最新銳的無畏艦只是差了五分之一,動力上卻高出了一節。
之所以高出一節,原因就是采取的是燃油鍋爐,不論是戰艦啟動還是航程都有顯著的提升。
燃煤轉燃油,這是華夏之后戰艦改裝的關鍵計劃之一,另外一個計劃是加強防空火力。
華夏的戰艦大大小小近八十艘,除了四艘去年購于德國的無畏艦其他的都是燃煤鍋爐,效能比起燃油顯然是不能比的。
而防空,是華夏準備在一戰的時候防備敵人的飛艇、戰機襲擊的手段。
佐世保的轟炸震驚世界,北方戰區飛艇礙于防空火力只能用于轟炸鐵路、火車站這類防空力量不強或者無法防御的設施。
但韋珣不認為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有著遠見卓識搞空軍,其他國家都是傻子。
飛艇的弊端就是龐大的體型、笨拙的機動能力和薄弱的防御,華夏在生產鋁合金這種質量輕防御好的新型鋼材之后,其他國家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種材料無疑是用于飛機制造的好材料。
而現在的世界空軍因為去年的飛艇轟炸,無數的飛機愛好者開始研究如何在飛機上加裝武器,希望憑借靈活的機動來防御轟炸。
這個節奏已經是戰斗機發展的前期,遠超另一個時空直到中期才從偵察用改為戰斗用的發展。蝴蝶效應下,韋珣不得不提前讓海軍準備戰艦防空火力的改裝工作。
四艘無畏艦由洋浦軍港建造三艘,大連軍港由從洋浦軍港選派的工程師試建一艘。
這是華夏主力戰艦制造從單一的洋浦軍港向北發展的征兆,也是東北工業實力足以支撐無畏艦制造的證明。
算算時間,無畏艦從建造到服役,應該能趕在華夏參戰之前完成。
而只要完成建造入列服役,華夏的海軍實力將會再一次增加,加上到時候同盟的海軍,韋珣有信心幫助同盟國奪取蘇伊士運河這條歐亞非的關鍵運河。
要知道現在不僅是協約國和白頭鷹在下餃子一樣建造戰列艦,同盟國也沒有閑著。
華夏秘密加入同盟國,蘇伊士就成為雙方互通貿易運輸物資的重要航道,不可能讓英法掌握。
按照四國的戰時任務,意呆利配合德國防御法國的進攻,但主要的任務卻是獲得地中海制海權,配合華夏、奧匈帝國的海軍控制蘇伊士運河。
而德國的任務,除了和奧匈帝國防御沙俄的攻勢,協助華夏迅速擊潰沙俄,還要在北海牽制英國人的主力艦隊。
為了完成控制蘇伊士運河的計劃,奧匈帝國最少建造六艘無畏艦,意呆利五艘,在地中海獲得優勢。
而華夏的任務是分出部分艦隊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圍剿英法的艦隊,給印度、東南亞、非洲的英法艦隊施加壓力,逼迫他們增援艦隊減少德國公海艦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