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三艘服役的自建戰列艦被南洋艦隊接收,而之前的炎、黃兩艦則被調離,作為印度洋艦隊的兩艘主力戰艦。
同時,韋珣還計劃再建造十二艘輕型巡洋艦和十八艘驅逐艦,組建印度洋艦隊。
至于英國人見到華夏將觸手伸向印度洋是什么意見,韋珣不用想都知道。
華夏和協約國的關系就差一個導火索就會爆發戰爭,但韋珣知道這個導火索絕對不會是印度洋艦隊的組建。
要開戰之前日俄兩國進攻華夏的時候就會參戰了,哪會等到現在。
趁著現在英國人心里沒有開戰的底氣,組建印度洋艦隊,以保護波斯灣的華夏領土作為理由,在紅海到華夏的貿易陸續上形成常態性的巡航站穩腳跟。
到時候英國人即便調遣艦隊過來逼迫,華夏也不會懼怕。
韋珣可不是那種只是挨打吃虧不還手的家伙,英法對日俄的支持以及在談判過程中不斷的威逼,讓他很不爽。
印度洋是關系印度殖民地的命脈,英國人如果坐視華夏組建印度洋艦隊,無疑會大失顏面。
打著英國人的臉,然后給全世界好好看看華夏的實力和勇氣,提升華夏國際聲望,如此好的買賣韋珣可不會錯過。
從英法的情報部門傳來的情報來看,英法已經開始儲備戰爭物資,但依舊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在這個時候是英國人最不好動手的時候,華夏和日俄兩國的戰爭消耗的龐大物資和戰爭時間,讓英法意識到一旦兩大陣營開戰,絕對不是一場如同普法戰爭那樣短期就結束的戰爭。
一個布爾戰爭都打了不止一年,更何況對手是同盟國呢?
對于普通人來說,世界大戰還沒有開始。
可對于韋珣、威廉二世這樣的國家領袖來說,戰爭其實已經開始了。
雙方都在不斷的布局,不斷的尋找潛在的盟友,盡可能的打擊敵人。
不論是之前慫恿日俄進攻華夏還是更之前華夏獲得波斯灣部分地區之后強勢占領了奧斯曼的阿拉伯領土。就連之前的貿易打壓,也是為了縮減英法的財源。
一手手棋布置下去,雙方你來我往,硝煙未見,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韋珣的眼中,其實在和奧斯曼的戰艦換領土的交易的時候就開始了。
為了加深勝算,為了在開戰之后盡可解決英法在遠東和印度洋的艦隊,韋珣還準備了一個殺手锏。
這個殺手锏就是——潛艇。
因為韋珣知道,華夏想要掌控印度洋和南洋的制海權,除了擊敗英法的遠東艦隊之外,還有日本,還有可能加入戰爭的白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