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吳佩孚指揮,要求他們最少再堅守半個月。”
“命陳可鈺部、范石生部、馬占山部休整十天,養精蓄銳等待反攻。”
“命我部十個師盡快接管防線和重火力,明日發起試探進攻。”
郭松齡在切實的了解到情況之后,當即就對吳佩孚指揮的兵團做出安排。吳佩孚沒有吃獨食,郭松齡自然不會自己帶著手下人將功勞都撈到手。
而十七軍等三個軍在連續的高強度作戰加上寒冷的天氣,損失不小,確實需要休整一陣子,養精蓄銳之后才能在接下來的決戰中發揮最大的戰斗力。
加上郭松齡帶來的十個師精銳部隊,亞爾斯克華夏已經聚集了四十一萬華夏軍隊,對比俄軍也的兵力差距是四十一萬比七十二。
他知道在冬季,兵力依舊處于弱勢的華夏想要擊潰俄軍反攻亞爾斯克無疑會傷亡巨大。
按照他的計劃是最少再調集五個師的部隊,再等待還未開始裝車的榴彈炮抵達,他才有足夠的本錢對俄軍發起反攻。
郭松齡的算盤打得極為穩當,遠在燕京的韋珣和內閣也并未催促。
即便為了這一次北方戰區光是籌備御寒的物資就花費了近千萬華元的戰爭經費,內閣也絲毫不慌。
隨著對葉尼塞河以東的逐漸占領,華夏從沙俄的文件中,僅僅是遠東記錄的金礦就不下中型十座,大型金礦三座,最少可以開采黃金五百噸以上。
別說現在華夏還沒有發布戰爭國債從百姓手中集中戰爭經費,只要拿著鐵礦、煤礦、金礦這三個當前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資源去找德奧意貸款,隨便都能從私人銀行和國家銀行手中獲得以億為單位的英鎊。
從沙俄獲得葉尼塞河以東的地區,長期利益是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得到極大的擴展,華夏的國防壓力也會由被動防御轉為有利的方向。即便隨著邊境線會因為地形原因不得不增加,華夏的戰略壓力也會降低許多。
沙俄再怎么強,頂天了打到伊爾庫茨克州,華夏由充足的時間從后方調集兵力和物資對付缺乏補給的俄軍。
華夏如今為了對付日本和沙俄,戰爭經費已經突破了五億英鎊。如此巨大的財政缺口想要填補,華夏根本沒法在十年內歸還。
廣袤且富有的葉尼塞河以東雖然大多數地方不是很適合人居住和耕種,但光憑這片土地蘊藏的礦產資源就是千倍以上的利益。
從沙俄口中狠狠的咬下這片肉,在國內卻繼續休養生息,將交戰線腿到核心省份之外,這是韋珣一直努力的事情。
別看五億英鎊很多,但在歐戰開始后賣各種資源彈藥,很容易就可以還上。
而在未來,除了移民之外,哪怕是華夏沒有足夠的資金開發葉尼塞河以東的領土,也可以采取融資的形式,公布這片土地的一些礦產資源,然后聯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