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國太子遇到那左衛將軍前來捉拿唐僧,心中大急,想那御林軍,乃是國王手下第一號的心腹,從來只聽國王號令,如今自己與唐僧設下了那弒君的計謀,若是叫唐僧被左衛將軍抓了去,唐僧定會把自己也吐露出去,到時候自己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皇位沒有到手,先吃了一個凌遲的罪過。
太子卻是忘了,自己帶了一千兵馬不能把唐僧如何,這左衛將軍帶來三千人也是無用,只是太子心虛,而且太子還有另一個心思,這御林軍分為左右中三衛,共一萬人,如今這左衛將軍帶出來三千人,都城里便只剩下了七千人,萬一那唐僧拿不下國王,自己也好帶著自己的親隨一齊上前,把皇位收入彀中。
想到此處,太子面色陰冷下來,對那左衛將軍說道:“將軍不必這樣,我今日打獵至此,正看見那妖僧作亂,剛才我已經進去把他拿了。”左衛將軍大喜道:“既然如此,多謝殿下,還請殿下將妖僧交于我等,我等會去復命,絕不干貪功,定如實稟報,給殿下計功。”
太子笑道:“這是自然,還請將軍移步里面,那妖僧被我拿了,正在里面看押,還請將軍隨我去里面把他押送出來。”左衛將軍哪里知道這是太子之計,帶了自己的幾個親衛便隨著太子進了文殊院,轉過一重門,二重門,太子看這里離得山門遠了,找叫左衛將軍在此等候,自己徑自去往后面,那將軍等候片刻,不見太子出來,便要前去尋找,只是剛轉過了那后門,便覺得嘴巴被人捂住,脖子一涼,眼前一片鮮血飄過,便沒有了意識,身邊的護衛見了,急忙拔刀,可是那四面八方射來了無數箭矢,頓時把這幾個護衛也射成了刺猬。
看到把那左衛將軍殺了,太子從暗處走了出來,吩咐收下把左衛將軍的尸體找地方邁了,自己則信步走出山門,對左衛御林軍道:“左衛將軍有令,叫你等將文殊院團團圍住,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妄動半步。”那左衛御林軍人數雖多,但是沒有了將軍,便沒有了主心骨,更何況太子雖然沒有參政入朝,可終究是那太子,日后皇帝,御林軍哪里有人膽敢不聽,于是自有那下級的軍校吩咐下去,將三千御林軍圍住了文殊院。
卻說那烏雞國王太子,這一次真正的沒有了顧慮,騎了自己的黃驃馬,一路狂奔,不多時回至城中,那太子徑至后宰門首,見只有幾個太監在那里把守,放下心來,直往里闖。太監見太子來,哪里敢阻滯,只能讓太子進去了,暗中再稟報國王。好太子,夾一夾馬,直闖到了錦香亭下,只見那正宮娘娘坐在錦香亭上,兩邊有數十個嬪妃掌扇,中間那娘娘卻倚雕欄兒流淚。
原來那老國王見過了唐僧,也給這后宮娘娘托了一夢,將那事情經過對娘娘說了一遍,最后叫那娘娘千萬助唐僧與太子一臂之力,若是功成,自己便能回來與她相好。只是這娘娘年紀大了一些,雖是托夢,可醒來的時候,卻記得一半,含糊了一半,正在沉沉思想,不知對錯。
這時那太子早到了近前,下馬,跪于亭下,叫:“母親!”那娘娘強整歡容,叫聲:“孩兒,這三年你父王下令,叫你專心修佛,不得叫我等相見,我甚思量,今日如何得暇來看我一面?莫非是你父王身感年紀高邁,欲傳了帝位于你?”太子幾步上了亭子,喝退了左右,只剩下母子兩個人道:“母親,我問你:即位登龍是那個現在是何人?”娘娘聞言急道:“這孩兒發風了!做皇帝的是你父王,你問怎的?”太子問道:“母親,我問你三年前夫妻宮里之事與后三年恩愛同否?”娘娘見說,眼中滴淚道:“孩兒!我與你久不相見,怎么今日來宮問此問?”太子跪在面前道:“母親,今日早期,蒙欽差架鷹逐犬,出城打獵,偶遇東土駕下來的個取經圣僧,有一個寶貝立帝貨,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極善降妖。他說原來我父王死在御花園八角琉璃井內,五年前的那全真道士假變父王,侵了龍位。今夜三更,父王托夢,請他到城捉怪。孩兒不敢盡信,特來問母,母親既然也覺得那君王有異,那他必然就是假的,我這就去文殊院請唐僧前來降妖。”
那娘娘道:“兒啊,外人之言,你怎么就信為實?”太子道:“兒還不敢認實,父王遺下表記與他了。”娘娘問是何物,太子袖中取出那金廂白玉圭,遞與娘娘。那娘娘認得是當時國王之寶,止不住淚如泉涌,便也信了,叫聲:“主公!你怎么死去三年,不來見我,卻先見圣僧,后來見我?”太子道:“母親,這話是怎的說?”娘娘道:“兒啊,我四更時分,也做了一夢,夢見你父王水淋淋的,站在我跟前,親說他死了,鬼魂兒拜請了唐僧降假皇帝,救他前身。記便記得是這等言語,只是一半兒不得分明,正在這里狐疑,怎知今日你又來說這話,又將寶貝拿出。我且收下,你且去請那圣僧掃蕩妖氛,辨明邪正,報你父王養育之恩也。”
太子聞聽,心中再無一絲疑問,急忙上馬,再出后宰門,不多時,出了城門,徑至寶林寺山門前下馬,果見自己的親隨和那御林軍仍然駐扎在此,此時紅輪將墜,太子傳令,不許軍士亂動,他又獨自個入了山門,這一次太子整束衣冠,拜請唐僧,道:“師父,我回來來了。”唐僧上前攙住道:“請起,你到城中,可曾問誰么?”太子道:“問母親來。”將前言盡說了一遍。悟空跳過來笑道:“如今你可信了我的言語。”太子跪地叩拜道:“自然相信,師父,我只在此伺候,到明日同師父一路去罷。”悟空道:“不好,不好!若是與你一同入城,你徹夜未歸,豈不是叫那妖怪生疑,你且回去,明日里我自然前去降妖。”
太子想想也是這么一個道理,剛要走,卻又轉身回來,道:“不行不行,我如今進城,他也怪我。”悟空道:“你早出晚歸,他怪你怎么?”太子道:“一來我自早朝蒙差,帶領若干人馬鷹犬出城,今一日更無一件野物,怎么見駕?若二來適方才那左衛御林軍卻是來了,要抓你們,被我留了下來,若是他們回去,也漏了破綻,三來我已經進宮見了母親,那妖怪必然周曉,故此我才不敢回去。”悟空道:“這甚打緊!他問你那左衛御林軍哪里去,你便說在此鎮壓妖僧,問你為何進宮,你便說今日打獵,看見那母虎護乳,有感而發,故此進宮,至于那打獵的獵物,最為簡單,你且去吧,那一路上盡是獵物任你取來。”
悟空說完,就在太子面前,顯個手段,將身一縱,跳在云端里,捻著訣,念一聲“甗藍凈法界”的真言,拘得那山神土地在半空中施禮道:“大圣,呼喚小神,有何使令?”悟空道:“老孫保護唐僧到此,欲拿邪魔,奈何那太子打獵無物,不敢回朝。問汝等討個人情,快將走獸飛禽,各尋些來,打發他回去。”山神土地聞言,哪敢不承命?又問各要幾何。大圣道:“不拘多少,取些來便罷。”那各神即著本處陰兵,刮一陣聚獸陰風,捉了些野雞山雉,角鹿肥獐,狐獾狢兔,虎豹狼蟲,共有百千余只,獻與悟空。悟空道:“老孫不要,你可把他都捻就了筋,單擺在那四十里路上兩旁,教那些人不縱鷹犬,拿回城去,算了汝等之功。”眾神依言,散了陰風,擺在左右。
悟空這才按云頭,對太子道:“殿下請回,路上已有物了,你自收去。”那太子從來只見過人間的道士,哪里見過這神仙都手段,見孫悟空在半空中弄此神通,只當是天命如此,如何不信,只得叩頭拜別,出山門傳了令,教軍士們回城。只走了兩步,便見那路旁果有無限的野物,軍士們不放鷹犬,便能手到擒來,俱道是千歲殿下的洪福,一擁回了都城。
太子走了,那文殊院中的僧官,看自己找來了御林軍,都被太子擋在了門外,不能傷唐僧分毫,哪里還敢不恭敬,又安排齋供,管待了唐僧,依然還叫唐僧歇在禪堂里。眼看吃罷了齋飯,那僧人都回去休息,將近到了一更時分,悟空卻忽然想起了什么,一轂轆爬起來,到唐僧床前叫道:“師父。”
此時唐僧昨夜未睡,今日也沒歇,早就困倦的厲害,懶得搭理悟空,只是嗯了一聲,表示自己聽到了,悟空繼續說道:“師父,我有一樁事兒和你計較計較。”唐僧道:“什么事?”悟空道:“我日間與那太子夸口,說我的手段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將轉來,如今想起來,卻是有些困難。”唐僧知道悟空不能放過這一個出頭的機會,故意道:“你說難,便就不拿了罷。”悟空道:“師父莫要說喪氣話,這一次拿是還要拿,只是理上不順。”
唐僧道:“你白天不是已經訂好了計策,叫那太子與娘娘幫襯,自然叫群臣相信!”悟空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經拜佛,打坐參禪,那曾見那蕭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賊拿贓。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馬腳,漏了風聲。他與三宮妃后同眠,又和兩班文武共樂,定有自己的心腹臣子,若是他們不服,差人打將過來,豈不是傷及了無辜,再說就算是我老孫,拿住他那妖怪,只要妖怪咬死了不承認,也不好定個罪名。”
唐僧道:“怎么不好定罪?”悟空道:“師父你想,若是他死不認罪,只是說,我是烏雞國王,你是唐朝的和尚,我便是有什么過錯,也是我的家事,哪里輪得著你來管我,若是叫那百官生出同仇敵愾的意愿,便更為不好了。”唐僧道:“你要怎樣?”悟空笑道:“老孫的計已成了,只是這計策我老孫一個人卻不行,還要再用一人,怕師父有些兒護短。”唐僧道:“我怎么護短?”悟空道:“八戒會說話,你有些兒偏向他。”唐僧道:“我怎么向他?”悟空道:“你若不向他啊,便把膽放大些,只叫沙僧保護你,待老孫叫上八戒,趁此時先入那烏雞國城中,尋著御花園,打開琉璃井,把那皇帝尸首撈將上來,包在我們包袱里,明日進城,且不管什么倒換文牒,見了那怪,掣棍子就打,他但有言語,就將那國王的尸骨與他看,說你殺的是這個人,那怪看見國王,自然心就虛了,這時候叫太子上來哭父,皇后出來認夫,文武多官見主,這時我老孫與兄弟們動手,才是名正言順,無人阻攔,算做是一場功德了。”
唐僧懶得多費那個心思,揮手道:“你去叫八戒吧,我不護著他,只怕八戒不肯去。”悟空看唐僧答應,笑道:“如何?我說你護短,你還不承認,你怎么就知他不肯去,他若是不肯去,便能不去了不成。你叫我的時候,莫說我不答應,就算是遲了一時半刻,也要擔心你念那禁箍咒,兩相對比,你向著八戒多了。”
唐僧無奈道:“好吧,這一次隨便你去叫八戒,只是莫要再來煩我。”悟空喜道:“要的就是師父這一句話,我這就去,但憑三寸不爛之舌,莫說是豬八戒,就是豬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只是師父心中先有一個準備,莫要到時候我們把那老國王的尸骨拿回,嚇著師父,師父還要怪我。”唐僧懶得搭理孫悟空,踹了孫悟空一腳,叫孫悟空趕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