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席上,楊勛和何建軍也在觀察余陽七中的球員,兩人在人群中找到了秦昊、江楓、王磊三人。
今天他們就是沖著秦昊三人來的。
事實上楊勛在省決賽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余陽七中了。
那場比賽楊勛原本是打算去現場看的,看看能打進省決賽的球隊實力如何,順便看看有沒有什么好苗子。
只是臨時有點急事,就沒有去現場看,錯過了那場比賽。
后來聽何建軍說奪冠的是余陽七中這樣一支之前被看做是黑馬的球隊,楊勛便不由得對余陽七中來了興趣。
之后南區小組賽,余陽七中vs肆元八中,楊勛在家里看了電視直播,一下子就被震驚到了。
所以,今天他來到了現場。
“建軍。”楊勛問道:“你覺得余陽七中的5號王磊怎么樣?”
何建軍是楊勛的助手,很受楊勛看重,不過楊勛是屬于實戰派,他以前也是球員,后來退役,便成為了教練,有著豐富的比賽經驗和籃球知識儲備,但何建軍卻是學術派。
當然何建軍也打過球,但只是大學時期打過,沒什么名氣和成績,但憑著對籃球的熱愛,努力學習各種籃球知識,最終從一個普通大學生變成了一所大學的助教,然后干到教練。
后來被楊勛看重,將這個不過三十出頭的年輕人聘請為自己的助理。
一開始云龍青年隊很多人都對何建軍持懷疑態度,因為何建軍沒打過任何職業聯賽,且總是西裝革履,戴著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像一個學術研究者多過于像一個籃球從業者。
不過很快何建軍就憑借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以及儒雅而不失嚴謹的風格贏得了球隊的認可。
楊勛就非常喜歡這個助手,將他當做**人來培養。
或許是因為楊勛是學術派的原因,他對籃球的理解更像是一種“學術研究”,比如某一種戰術,某一個技術動作,一般人只會學習,了解,然后將其傳授給球員,而何建軍不單學習、了解,還會深入去研究。
這個戰術為什么要這樣打,有沒有其他的變化?這個技術動作為什么要這樣做,原理是什么,能不能改進?
一般遇到什么問題,楊勛也會詢問何建軍的看法。
何建軍看了看球場上的王磊,又翻看了一下筆記本上關于王磊的資料,道:“王磊身體素質出色,對抗出色,彈跳和彈速非常優秀,對籃板球有著敏銳的嗅覺,是個籃板好手。相對于同齡人,同樣位置的球員,他的技術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甚至能做出一些后衛動作,這一點很難得。”
“不過,他的技術還是粗糙了一點,基本功不夠扎實,和這些高中球員打不會有問題,可若是到了青年隊,恐怕未必能施展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