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英心里倏然就活絡了,這個人自己知道,嗯,確卻的說,是“盧象英”知道,是這些年在江陰這邊比較出名的隱士。
此人年少時候便天資卓絕,鄉人稱其“性素穎異,少負奇才”,因為家境貧寒,未能拜師,但“不經師授,博學能文”。
在郡試中拿過第一,因為要奉養母親而放棄繼續科舉。
這些年一直在江陰城外定山一帶設私塾,授課、讀書、著述、結友,在整個常州府這邊都頗有名聲,典型的封建時代的隱士。
二兄盧象觀曾說起此人。
說如果不是因為山河動蕩,此人只需被舉薦就能入仕。
他確實是徐族人。
徐霞客的兒子!
只不過李寄的母親是徐霞客的小妾,當年李寄母親懷孕后,徐霞客外出游山玩水,家里正室一番操作猛如虎,把李寄母親嫡嫁給一個李姓人家,所以李寄其實不是在徐族出身。
也正因為如此,李寄后來請求回歸徐族,而不被認可。
嘆道:“原來是李介立!”
李寄也訝然道:“小官人是宜興盧氏子弟?竟然認識不才,三生有幸!”
盧象英頷首。
讀書人果然酸,不過自己沒興趣商業互捧。
李寄嘆惋道:“宜興盧氏滿門忠烈,前有盧尚書殉國巨鹿,今有中書舍人幼哲壯懷激烈,小官人之仁義厚道,介立衷心欽佩。”
盧象英略有尷尬。
你說這些,和我盧象英關系不大,我就救了個徐氏而已。
徐氏砸吧著眼睛忽然問道:“可是我爹他們都不認你,你還認我這個侄女嗎?”
言下之意,你怕不是在覬覦徐族產業。
盧象英看了她一眼,“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名士李寄,不是貪慕富貴之人。
這是歲月驗證了的事實。
要不然以李寄的才華,早就去科舉中第,何須一直留在江陰城外當個私塾先生,他今日出現在這里,只怕真是因為他身體里流的是徐霞客的血脈,要不然就他受的那份委屈,你說是他在背后操刀中元奴變都有可能!
李寄笑著對盧象英道:“無妨,世人誹我謗我,我清濁自知。”
盧象英嘆服。
果然名士風流。
心中倏然一動,印象中明末清初的江南,中產和富人其實在反清抗清,窮人則在清算富人,中元奴變就是個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例子。
要反清的話……可以拉攏李寄!
畢竟他有名望。
可以募錢募糧。
剛想說點什么,卻聽得徐氏倏然道:“城外其他叔父如何了?”
李寄沉默。
還能怎樣。
中元奴變之后,四鄉大族都差不多一個樣子,死的死,跑的跑,再加上江陰屠城導致的兵荒馬亂,現在徐族就是一盤散沙。
盧象英趁機問道:“城內徐屺這一脈,似乎只剩下她了?”
李寄搖頭,“我也不知。”
盧象英沉默半晌,道:“清庭指派的知縣已經入城,他將主持重建事宜,不過城內人口幾乎被屠殺殆盡,諸多房產田產都將被城外涌入之人取巧竊占,關于徐屺在城內產業之事,說不得還要介立先生幫著徐氏去爭取,今日就將她交給介立兄了,小生這便告辭。”
得抽身離開了,不然李寄會認為自己救徐氏是為了錢財。
當然,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盧象英其實也想過,如果要反清,徐屺留下來的財富,其實很有必要去爭取一下。
但也得徐氏心甘情愿的拿出一部分來才行。
而且僅有徐族的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其他四鄉大族的支持,所以盧象英必須經營好自己的形象,要不然沒一絲反清的機會。
李寄急呼,“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