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城里死了幾個清兵,縣衙的知縣劉陽平成了擺設,一夜之間,消息傳遍江陰城,對于剛遷入江陰城的百姓而言,日子變得提心吊膽起來。
不過人這一世,熙熙攘攘但為利來。
明知江陰可能還會出現戰事,涌入城的百姓也沒幾個離開,畢竟他們在這里占據了房產,搖身一變,從貧苦老百姓變成城里人了。
何況離開江陰又怎么辦。
老百姓手上沒多少地,大部分良田都在鄉紳土豪手中。
江陰城城防驟然嚴厲起來。
天雄軍從綠營兵抽調兩人,本地反清義軍士卒配兩人,每個城門都由四人佩刀看守城門,嚴查進出人口,嗯,為了安全起見,看守城門的十六個義軍士卒,全都裝扮成衙役。
盧象英很忙。
反清,不是殺幾個清兵拉一張大旗,吆喝幾個人歃血為盟就完了的事。
沒那么簡單。
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比如,真需要一張大旗,這樣方便之后軍事行動的時候表明身份。
又比如,既然答應了要分田,這事也得擺上行程,只有說到做到,才能讓百姓信服,才會有更多的青壯加入天雄軍。
還有,義軍編制定制。
這個事情比較重要,只有一個編制分明的軍隊,才能形成上行下效、上令下行的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堅硬風氣。
要不然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天雄軍目前兩百人。
嗯,天亮后,陸陸續續有一二十個熱血青年來衙門報道,等今日縣衙這邊給天雄軍發了田后,估摸著還會爆發一波入伍高潮。
老實說,這點人數,其實還不如鄉紳土豪的鄉勇數量。
盧象英在縣衙花了一個時辰,把天雄軍的編制給詳細定制下來,他沿襲了明軍部分編制,再套用了一下后世的編制。
每個小旗,十人,設小旗為指揮官。
五個小旗,設立一個總旗,總旗為指揮官。
五個總旗,設立一個戰斗連,設連長。
五個連,形成一個營部,設營長。
所以目前天雄軍的總兵力,其實還只有四個總旗,不夠一個連的兵力,不過盧象英絲毫不急,在常州府那邊得到消息前,還有充足的時間招募義軍。
這個編制比較清晰明確,小旗、總旗和營,都是傳統名稱。
只有“連”這個稱呼比較新鮮。
在指揮階層,盧象英自然是最高指揮官,這是眾望所歸。
擬定忠仆趙巨鹿為天雄軍最直接軍事指揮官,因為目前編制人數不夠,所以趙巨鹿暫且擔任一個連長,權兼一個總旗。
趙秋瑞擔任一個總旗。
李鳳良擔任一個總旗。
徐三擔任一個總旗。
李寄雖然也是個讀書人,此刻又是用人之際,而且這位讀書人也頗有豪情,自薦說某雖無陸忠烈公之沙場風姿,但自詡有忠烈公十之一二謀略,區區總旗,自可勝任。
盧象英沒鳥他,你李寄要忙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