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
開國皇帝朱元璋崩于金陵,留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
成淵在燕王府別苑的空地上把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遺囑仔細分析一遍。
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囑咐大臣要盡力輔佐。
簡單舉行葬禮,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金玉等物品進行陪葬。山中建設的陵寢就很好,不要找別處了。
大明百姓,只悼念三天就可以了,不要時間太長,不要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
訃告四出,天下縞素……
成淵不解。
天子七日殯,七月葬。
但明朝皇帝都沒有執行這一個說法。
朱元璋七天就葬孝陵。明光宗死后竟然停了禮拜儀式……
按道理,歷朝皇帝喪葬都是很隆重的,誰知道這么匆忙。
朱棣收到消息,失聲痛哭。
雖然這個父親在七歲時才給自己取名朱棣。
寵愛一直在大哥和二哥身上。
皇位也是越過兒子給了孫子。
但終究到了這一刻,還是他的親爹,那個總是勸他多輔佐朱允炆的爹。
朱棣收到消息,一個人從中午坐到晚上,便立刻簡單收拾,去應天奔喪。
父親的龍棺前,怎么能少了兒子送最后一程。
不去奔喪就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
別苑,王府的隨從下人都在翻地。
正在指揮兩個徒弟種紅薯的成淵,聽到姚廣孝說朱棣要南下奔喪的話,搖了搖頭。
“大師,王爺這次恐怕進不了應天城,見不到陛下最后一面。”成淵心中,隱約有一種猜測,那些歷史大事正在一件件的發生。
即將發生的事,是這些王爺不能奔喪,見不了父親最后一面。
很殘忍,但就是即將要發生的事實。
成淵不會直接告訴朱棣。
因為這種情況下說事實,就是找死。
他希望老和尚去告訴朱棣進不了京城。
或者朱棣自己被朝廷阻止,進不去應天府。
姚廣孝看他一眼,轉身離去。
成淵搖搖頭,大明要變天了。
朱皇帝總的來說,是個為百姓的好皇帝。
可惜朱允炆是坨爛泥巴。
成淵走到涼亭下休息,便有一位文質彬彬的年輕書生走過來。
他有十七八歲的年紀,卻對成淵無比尊敬,沒有任何看輕。
“師傅,這三十石紅薯已經全部種下。您還有什么吩咐。”楊賢之笑著道:“跟著師傅學到的東西比書本多。”
“賢之,這話不全對,你師父我只是略懂些國策文章,并不夠你學的。”成淵搖搖頭,糾正他。
楊賢之笑了笑,自己父親雖然是士人,父親死后家道中落,只有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卻連個秀才都考不中。
師傅不嫌棄,教他指點他,在心中已經是自己的半個兄長,半個老師。
當初一次無意的國事談論,便讓他心服口服。
成淵穿越不久,就綁定了歷史簽到模擬系統。
根據簽到的地點,歷史系統會自動給出相應獎勵,在這些王朝存活下去。
第一次簽到給了些生活用品。
牙刷牙膏,洗發水什么的。
都是成箱的給,用不完就會過期。
之后簽到,才得了袋稻種,吃了些活命,留下來些種植。
后來,大稻穗幫朱棣贏得朱元璋的喜歡。
成淵進入了朱棣的視線。
其余的小地點簽到,都是些小說話本之類。
有一次在北平府的城門簽到,得到一捧塑料玫瑰花。
他要這個有屁用,又不撩妹。
半年前,他簽到一本國術和劍譜,但身體素質跟不上,得慢慢的練習。
有時半夜簽到,還會有感冒藥和止疼藥這類。
今年最值得紀念的就是,在燕王妃那里治病時,簽到,得到的是五十石紅薯。
回去種下,不是被偷,就是苗子被牲口啃食。
氣的成淵只好來找燕王,希望有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