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大臣,無論是愿意還是不愿意的,此時都只有彎腰恭賀,默認了這項法令的合法性。
早在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初,就已經提出郡縣制的概念,經過近些年來不間斷的細致雕琢,這一套理論已經非常成熟。只需始皇帝確定推行,就可立刻步入正軌。
郡縣制的具體政策,與科技發達的后世政治體系相似,或者說,后世的政治體系還在沿用兩千多年前的古政體。
簡單來講,郡縣制規定大乾共設有三十六郡,每一郡各有一名郡守(相當于高官)、郡尉(相當于防區司令)和郡監(相當于監察專員),郡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掌管全軍政務,直接受中央政府節制,郡尉輔佐郡守,掌管全郡軍事;郡監掌管監察工作。
郡以下設下級行政機構,內地為縣,邊地少數民族地區設道,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滿萬戶的設縣長。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令、長下設尉、丞。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
縣以下設鄉、里和亭。鄉和里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鄉設三老、嗇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游徼掌治安。鄉以下為里,是政體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里設里正或里典,選里中強有力者任職,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
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亭。郡縣制沿襲乾國舊例,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布于城鄉各要地,除了主要管理治安,還負責接待往來的官吏,掌管為政府輸送、采購、傳遞(文書)等事。
中央、郡、縣、鄉、里四級管理機構,與后世中央、省、市、縣、鄉、村的管理模式職能上一般無二,可以說,后世的那一套政治體系就是由郡縣制細化和調整后的產物。放在兩千年前的古老時代里,郡縣制的先進性毫無疑問是無與倫比。
大乾王朝從上而下都非常注重效率,既然始皇帝已經確定了要推行郡縣制,那么,大臣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確定各地郡守的人選。至于郡尉、監御史以及更下級的官員,從原來的那套政治體系中拉人來用就行,反正職務內容沒有變化,就是名稱改了一些而已。
對于許多貴族和大臣而言,做不成一方諸侯,改做一方封疆大吏也是可以的,畢竟外放出去,天高皇帝遠,既不用怕哪一天遭到始皇帝的清算,也有極高的自治權,可以放手在一郡之地大展宏圖。因此,接下來的廷議中,大臣們指著始皇帝讓人懸掛的郡縣制地圖,紛紛提出擔任郡守的人選,甚至為了搶占人口稠密、資源豐富的幾個郡,剛剛還一道堅持反對郡縣制的大臣彼此之間爭的臉紅脖子粗,恨不能擼起袖子幾巴掌扇死對方。
就在朝堂上吵成一團,彼此紛爭不休的時候,一直堅持不參與政事的通武侯王賁突然走出來,對始皇帝拱手說道:“陛下,我也想推薦一人擔任一地郡守。”
一句話,頓時吸引了大殿中所有文武百官的注意。
“通武侯也有人選推薦,那好,說來聽聽。”王座上,始皇帝不動聲色道。
“關于齊魯之地若干郡的郡守人選,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強烈推薦小武安國公素凌軒,出任薛郡的郡守!”
通武侯王賁不疾不徐,一臉鄭重道。
“轟——”
就像一塊巨大的天外隕石墜落在咸陽宮中,王賁的話,頓時在群臣之中引發了一陣軒然大波。
“荒唐!”
其他文武百官還沒有說話,儒家一脈的淳于越第一個跳了出來,一點情面也不留的大聲嚷道:“通武侯失智耶?那個素凌軒只不過是個半大的小子,你居然推薦他做薛郡的郡守!在座的大臣推薦的郡守人選,哪一位不是兢兢業業為官一二十年,資歷與人望深厚,有能力、威望治理一郡之地。如果他一個黃口小兒都能做薛郡的郡守,豈不是人人都可以?那么一個乳臭為干的小子,如何服眾!又將置我朝上下臣子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