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郡郡守常明在迎娶第十八房小妾的喜宴上喝的酩酊大醉,在入洞房的途中遭到絲毫沒有隱藏身份打算的家中仆從的刺殺,在親衛們的拼死掩護下,他僥幸孤身逃脫,但不幸的是,他逃脫后的第一反應是向監察御史處尋求保護,他仗著身份直接闖到辦公堂中,醉眼朦朧的嚷嚷著:“反了反了,張御史,有人造反,要殺我!”
結果,他就驚訝的看到一向與他稱兄道弟,好不熱切的張御史笑容古怪的看著他,幾個手持利刃的高手笑容古怪的朝自己圍上來,大堂的中央處,又好幾個儒門骨干分子倒在血泊之中……
洞庭郡郡尉高峰,出身于應天書院的高手,在自己家中被一刀穿心刺死,同睡的張夫人也消失無蹤。
……
這場暗中的騷動在大乾各郡上演,第一階段的行動收尾之后,有情報顯示共有二百多位大小官員死在不明不白的刺殺行動之中。
這二百多位的官員職責各不相同,他們中間有數百年來一直忠于大乾的貴族,有六國投靠過來的貴族士大夫,有法家小有名氣在廷尉中擔任重要法職人員的法學士,有掌管一郡軍政大權的郡守,有掌管一郡兵馬的郡尉,有負責監管一郡事務的監察御史,有縣內主管具體事務的縣尉、縣長,有負責掌管城門鑰匙的低級軍官,還有看守監獄的牢頭、獄卒。
很顯然,影密衛和各大情報機構人員,不僅僅是潛伏本事非常厲害,對暗殺這種手段的運用,也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地步。儒家多年來在各個地方安置的明子或者暗子,自以為身份無人知曉,可其實他們早已悄無聲息地潛伏在了周圍,默默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在動手之時,他們也是殺得干凈利索,比外科醫生做手術更精密,更果斷。
刺殺了二百多位儒家安插在各地的棋子,儒家掌握的軍事力量陷入龍無首蛇無頭的境地,也癱瘓了儒家集合力量進行反擊和抵抗的智慧系統,使得他們的反應落后于各地的軍隊。當具體的行動人員反應過來之時,大乾的軍士和高手已經把屠刀架到了他們的脖子上。
精確無誤的情報,迅猛若電的行動,殺最少的人,達成了最大的效果,這種專業水準就是后世的特種人員也要相形見絀。
在短短數天之內,通過一連串精確而兇狠的刺殺,默契無間的軍事行動配合,始皇帝將咸陽城、內史郡、巴郡等具備重要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的地區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并有效的把儒家安插在其他各地的組織人員和勢力殲滅,令其無法乘亂有所作為,這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都算是一種創舉。
如此龐大的暗殺名單和行動計劃,不可能是倉促之間能做出的,再加上同時發起的迅猛有力的軍事行動——但凡有點智商的人都能看出來,始皇帝對于儒家的舉動絕非是后知后覺的惱羞成怒,他肯定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行動計劃,并且培養了大批忠心可靠的得力手下。
在少有的幾個知情人眼中,始皇帝與儒家的關系,只是誰先動手的問題罷了。儒家雖然先出手,但他們低估了始皇帝這邊的力量,渾然不知自己才是被動的一方,給了始皇帝動手的機會和口實,最終一敗涂地。
※※※
暖風呼嘯,吹拂著林城滿頭亂發飛揚。
作為儒門六大書院之一,崇山書院的長老,他往常分外注重儀表舉止,務求一舉一動符合繁瑣嚴禁的禮法,但是此刻,若是有認識他的崇山書院弟子在這里看到他,一定會分外吃驚,把他與長老當做兩個人。
只見,他身上穿著破破爛爛、滿是血跡的儒服,華冠不知丟到了什么地方去了,還算是黑色的頭發散亂的扎著,顯得十分邋遢,平素里沉穩智慧的目光,此時也都被憤怒的復仇之火占據。
現在的他整個人看起來狼狽又兇狠,完全沒有半點儒家高手的瀟灑氣度和莊嚴風范。
崇山書院被滅,林城僥幸逃過一劫。
他的實力沒有問天豪和古塵那么強悍,可是對于崇山書院以及入學的弟子的感情卻一點也不必其他人差,逃跑的途中親眼目睹了弟子被陰陽家弟子屠殺剿滅,他的心疼的直滴血,燃起熊熊報復之心。
自從逃出了崇山地域,他就連夜兼程的往應天書院趕去,準備借助應天書院的力量奪回崇山書院。
可他還沒趕到應天書院,就收到了一個消息:應天書院除了叛徒,在書院的用水和飲食中了下了毒,之后聯絡附近的駐軍殺上門來,僥幸沒有吃飯喝水的弟子,和實力高強足以暫時壓制住毒性爆發的內門高手奮起反抗,但無奈形勢比人強,最終,只有寥寥幾人逃了出去,其他人都被抓捕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