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杞王許子嬰帶著王后姜瀅,客卿田籍,以及一眾親信近臣,登上了王宮最高層的祭壇。
這處祭壇不同于三千尺銀河。
后者乃是向天人奉獻祭品的地方,而這里,卻是專門給杞王求援的地方。
一旦天下動亂,危及杞城,杞王便可以在此地點燃烽燧,向天上地下兩邊求救。
這種烽燧是天人特制,點燃以后,會瞬間綻放出無數星輝,直沖天際,形成類似于極光一般的宏大天象。
介時不論是天上的天人,還是地上的眾諸侯國,都能第一時間知道杞王有難,發兵勤王。
而今日,許子嬰正是來此地點燃烽燧。
杞國無難,他點燃烽燧并非為了求援,而是為了逗笑王后。
……
隨著數十名活人祭品被宰殺,推入祭壇中央的血池,池中放置的星芒狀“烽燧”越來越亮,終于在某一刻,烽燧炸開,一道虹光直沖天際。
片刻之后,一道宏大的光膜橫亙于天際之間,就在天人們的眼皮子底下,向此方世界的所有人昭告一個約定的信號:杞王有難,杞城有災,快來勤王!
最先發生騷動的,是王宮所在的杞城。
杞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向天人祭祀,除了賦稅沉重,一直無災無劫,怎么今日大王忽然點燃烽火了?
天人在上,強敵從何而來?
有些年歲大的杞人,隱約記得小時候危山倒塌的恐怖情景,不禁擔心今日會不會重現那一幕。
如今危山早已不存,莫非輪到杞城倒霉了?
老人們惶恐不安,而年輕人們在他們添油加醋的講述下,也越發惶恐。
不到半個時辰,整座杞城都陷入了混亂之中,而衛兵們因為得過杞王警告,不但沒有出面維持秩序,反而緊守王宮門前,營造出一副如臨大敵的緊張場景。
這無疑讓已經亂了方寸的杞人更加慌亂,一時之間,城中死傷于踐踏、爭搶的杞人數量急增。
面對這百年難遇的混亂局面,高高在上的杞王許子嬰無心關注。
他此時目光,全都落在了王后碧池身上。
剛剛城中亂起來的剎那,他分明見到王后嘴角微微翹起。
雖然很快消失,但他自忖目光敏銳,不會看錯。
一直對他冷顏相對的王后,終于有了一絲笑意!
“田卿妙計,果然奏效!”
許子嬰回過頭,對田籍暗暗贊許道。
后者當即諂媚笑道:“大王別急,咱們再等一會兒,好戲還在后頭呢!”
……
大約半天之后,最先一批勤王的諸侯軍隊終于趕到了杞城外。
眾人乍一看,王城城頭旌旗倒塌,不見守軍,心中直呼不妙。
隨后又打探到城中亂作一團,意識到事態恐怕極為嚴重。
于是諸侯們不顧周居勞頓,士卒疲累,當即發兵沖入杞城,直奔王宮。
如此貿然闖入混亂的杞城,損兵折將無可避免,但為了勤王救駕,不能計較那么多了。
杞王不但是他們的宗主,更是當中不少人的父輩、祖輩、曾祖輩……老祖宗有難,不救怎么成?
隨后,各地馳援的諸侯軍隊陸續抵達杞城,在前人的提醒下,也紛紛第一時間沖入亂成一鍋粥的杞城,不敢有片刻遲疑。
終于,在這天傍晚,全天下的諸侯們,全都云集道王宮之外。
他們因為沖得太急,與城中慌亂的民眾互相發生踐踏,沖撞,當中損失的人員、物資,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