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仙蹤豈是輕易可尋我們在北溟經歷無數風浪,甚至還曾去過鮫狄王庭,差點困在那里回不來最終卻發現,要覓得仙蹤,卻必須走得比鮫狄王庭還要北。”
比鮫狄王庭還要北,自然就是歸墟之海了。
“所以你們三位曾經去過更北的地方”田籍問道。
徐公搖頭“王庭歸來后,先皇駕崩,陛下登基,自然就無法再輕易出海。而我與陳公也差不多到了繼承國祚的時候,沒有陛下帶領,自然也沒有機會再度出海遠行。”
“只是沒想到這么些年過去了,咱們這位齊皇陛下居然初心不改,仍舊記得年少時的執念啊”
徐公以“執念”來形容齊皇尋仙的念頭,田籍想起那位近年所作所為,認為一點都不為過。
只是不知道具體原因。
身為天子,面對強敵屢屢入侵的糜爛局面,依舊無心南顧,他不認為這僅僅用“興趣”就能解釋。
當他提出疑問之時,徐公卻反問一句“你可知道仙山與五方之帝的關系”
見田籍搖頭,徐公接著道“傳聞上古之時,仙山一共有五座,正好各自歸屬五方之帝麾下。”
“彼時凡人在地上繁衍,圣人行走世間宣道,仙人居于五方仙山,以此為基礎,神靈方能在更高的境界掌握各自權柄。”
“哪怕在千年之前的原澤,這四者之間也是各施其職凡人王者鎮守凡世,圣人蘊養圣意層,仙人坐鎮天道層,神靈則各自看護一方天地。”
這還是田籍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原來凡、圣、仙、神四者之間,居然還存在著這種聯系。
“神靈的情況太過高邈,哪怕圣人也無法感知。但天道層的仙人畢竟相對接近,至少在中古早年,還是與凡世多有聯絡。”
“譬如學宮頭頂之上名為蓬萊的仙山,據記載,就屬于中央之帝的勢力。”
原來學宮聯系的仙山名為“蓬萊”
聽到這個莫名有些熟悉的名稱,田籍更是好奇其他仙山來歷。
“根據古籍記載,五座仙山,分別名為蓬萊,瀛洲、方壺、岱嶼和員嶠。”徐公耐心介紹道,“其中前三者分別對應中、北、南三方之帝的勢力。”
“至于岱嶼和員嶠,記載稀少,只能根據排除法推斷應該與東西二帝勢力有關。”
“為何如此”田籍追問道。
“據傳上古之時,岱嶼和嶠山兩座仙山意外失蹤,再無音訊。至少在中古時代,圣人們已經徹底聯絡不上那兩山的仙人。”
田籍想起界逆鮭也曾有類似說法,心道這兩邊的情報算是對應上了。
而且既然是屬于東西二帝勢力,聯系上云空神夢種種見聞,有沒有一種可能,所謂兩仙山失蹤,其實是仙人們都搬上了月亮
“夢中第三幕,恒儀曾說夏后的不老藥是西方的仙人所贈”
“第四幕夢境,那位已故仙人也提到自己曾來自極西之地,后來仙山破碎,才逃難到月上”
田籍立即提出自己的猜測,徐公相當認可,道“當年我們三人也有類似猜測,故而陛下表示若連仙山都要遭難,必定是一場滅世浩劫,身為凡間王者,不可能對此不聞不問,希望能盡快查清到真相。”
“只可惜后來發生了種種變故,我們三人終究未能再度一同出海探尋仙蹤”
聽聞徐公之言,田籍多少有些理解齊皇對探索海外的執念。
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相比起一場連仙人都無法應對必須逃命的浩劫,什么爭霸天下,好像都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可話說回來,若不能傾盡凡世之力,想要探尋仙蹤,又談何容易
所以一時之間,田籍也無法評判齊皇的做法是對是錯。
好在他眼下暫時不必考慮這個問題,如何繼續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及應對學宮后續挑戰,才是首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