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前往阿爾法半人馬座恒星系的過程中,葉秋離每飛行一段距離就會暫停一下,一邊參照陸言在星標中標記出來的地球方位圖,一邊參考地球天文學界觀測記錄下來的銀河系星圖,認真比對一番自己所處的具體方位和距離,確保自己的飛行方向沒有出錯。
與此同時,他還根據自己實際探測所得到的成果,將沿途遇到的所有星球的信息全部標進飛船的智腦數據庫以及自己手中的星標中,期望能夠建立一個以地球為初始坐標的完整星際立體地圖,并且盡快豐富完善到可以與星標中的原星圖銜接上,從而形成一個更大更完整并且涵蓋整個太陽系的巨型立體星圖。
畢竟,地球科學家使用太空望遠鏡觀測太陽系以外的星空時,除了那些能夠發出明亮光芒的恒星可以很容易就被觀測到外,那些不發光的行星、衛星之類的星球,很難被發現,更不可能得到詳細的觀察。因此,由他們建立起來的銀河系立體地圖其實相當的不完整,絕大部分星球都沒有被觀測到并且記錄下來。
這樣的星圖,對于一般人來說也許沒什么大礙,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太空中晃蕩,完全用不上星際級別的地圖。但是這種殘缺不全的星圖放在葉秋離手中卻是問題相當嚴重了,因為他想要尋找的那些有可能存在傳送陣甚至存在生命的星球,正好是這種普通方法觀測不到的行星或者衛星等不發光的星球。
因此,想要使他手中那份銀河系星圖能夠最大程度、最精確地發揮作用,葉秋離還必須花費大力氣進行補充才行,光有一個太陽系詳圖,再加上一些大而泛之的恒星位置圖,完全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這就好比從一副超大地圖上面裁下非常小的一塊,只有幾個自己知曉的地名標注在上面,換成一個陌生人來看的話,恐怕誰也不知道那究竟是從哪一張地圖上面裁剪下來的,暫時與任何大地圖都對不上號。想要使它能夠在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內發生作用,唯有以之為原點不停向外探索,不斷地補充完善它,直到將它擴充到足夠的范圍后,自然就可以形成一個或者數個標志性的地點,從而與其他大地圖銜接上。
再舉一個更加詳細的例子:就比如黃河邊上一個小村莊的地圖,誰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但是順著這個村莊的外圍不停地擴充,總有一天可以將整個黃河都包括進去。而到了那時,別人自然一眼就可以看出那是黃河,因為那“幾”字形彎曲實在太醒目了,到時侯,這張原來誰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地圖,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與世界地圖銜接上,從而發揮出其最明確的指示作用。
喜歡仙緣無限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仙緣無限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