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陶德聞之心中頓時一驚,詢問道:“我王,意下如何?”
趙王猶豫著道:“百官之中,不少臣工以為,當以和為上策。畢竟北燕虎狼之國,民風彪悍,不服我南人王化,一時難以盡收其心,可徐徐圖之。可若是和了,寡人又心有不甘,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見得天下一統。所以此次前來,一為探望愛卿,二也是為了問一問愛卿,這北方之事當何為?”
見趙王躊躇,陶德略一思量,道:“我王,還記得臣殿試之時,王上所問,臣之所答?”
趙王不見陶德說北燕之事,反倒談起了往事,隨即疑惑地點了點頭。
陶德見了,回憶道:“殿試之際,臣有言,北燕將要大興。若我王答應兩國修好,則燕國大興有望。”
“恩?”趙王驚訝道:“愛卿,北燕與我謀和,諾年年納貢,幾近臣服,此消彼長何來大興之像?”
此言一出,陶德心中早有所料,他神情依舊道:“王上,北燕荒僻民風彪悍,且國以武治,何以能長治久安?北燕又何時求過和,納過貢?可此番,北燕經此大敗可謂幡然醒悟!懂得忍辱負重,懂得文不達而親武的大患!猛虎之剛,尤怕圍獵;鋼刀之鋒,尤會折斷;可若是鋼刀百煉而韌,能屈能伸,則可舞動如煌,所向披靡。如今的北燕,若是勵精圖治,效仿我趙,不久之后......便再也不是過去的蠻夷之國了。”
陶德之言,此刻正不停的回響在趙王心中。恍惚間,趙王仿佛明白了什么。這個坐在自己身前的臣子,眼光之遠,見解之獨到,可以說滿朝文武皆不能及!這正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棟梁。但,不知為何,此刻的趙王心中,卻生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忌憚之意!
放下這莫名的感覺,趙王試言道:“那愛卿之意,是要戰?”
“不!是和。”陶德立刻否定,隨即望著一臉疑惑的趙王,解釋道:“我王,大國之爭,是和是戰不過術爾,皆為一時之策。我王欲要一統天下,微臣以為當著眼于勢,順勢而為,則可鼎定乾坤。”
“何為勢?”聞得陶德之言,趙王急忙催問道。
見此,陶德感懷道:“微臣也是受師弟殿試之言,有感而悟。”
聽得陶德談及洛羽,趙王頓時想到當初殿試之時,洛羽所論之言,見此他聽得更是仔細了。
只見陶德接著道:“...我大趙強盛之勢已成,然缺一展翅之勢,人和。”
“人和?”趙王聽得更是疑惑:“我趙之百姓豐衣足食,生活安定,又怎會無人和?”
陶德擺手微笑道:“臣所指的人和,并非我大趙之民,而是北方之民。我王欲做天下之主,自然也要將燕地之民,看作是自己的子民。”
趙王若有所思:“燕地之民,亦為我子民?”
“對!”陶德肯定道:“我王不僅要和,還要開通互市,組織商賈深入燕地恩惠百姓衣食,開設學舍宣揚王化,趙地之富饒;北燕貧瘠苦寒,我王當鼓勵生產,吸引燕地百姓入趙......。如此,不出十年,我大趙日益強大。而北燕看似興盛,實則反趙之心日寡。此勢一成,便是我王君臨天下之時。”
“好!好!大善!”趙王拍手而起,待情緒稍稍平復,他望向正面有疲憊的陶德,關切道:“累愛卿帶病之身,還要為國操勞,寡人之過也。愛卿金石之言,寡人已記下,定當以國策行之。”
陶德聞之,自是感激不盡。
趙王走了,留下了華太醫與兩名俏麗的宮娥照顧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