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噢。我是梁慧,這兒的經理。”大媽也沒掏什么名片,聽說是來下單的,眼鏡片后面閃過一絲驚喜。
楚垣夕看見還是梁慧其實也挺高興,梁慧這個人只認錢,雖然開口說話時秉承了老津門比較沖的習性,但是認錢的人比較好打交道。他進門的時候怕就怕不但經理換了,甚至連廠子都換成一家新的,那就必須重新摸底,廢死牛勁。
“我姓楚,楚垣夕。”他說著四處張望了一下,“今天廠子休息嗎?”
“嘛玩意?休息?”梁慧一臉不爽,“現在是淡季,網上有多少訂購,廠里就安排幾個工人干活,你上旁邊瞅瞅,都這樣,有的還沒活干呢。”
楚垣夕心說您莫不是逗我?做自行車還有淡季旺季?不過這一路走來路過大小廠房好多家,其中不少已經大門緊鎖,只有小廣告貼的哪哪都是,有的鐵門上的鎖都生銹了。
相對來說梁慧的廠子情況還算不錯的,有一定的競爭力。之所以原世界中千挑萬選最終選了她家,也是因為她家是王慶坨少有的單車整車廠,從設計到組裝到產品一條龍都能做,而且質量不錯。
只聽梁慧接著問:“您,打算做什么車?多大的量?”
“共享單車,我要分批次做,第一批先來3000輛吧。”楚垣夕沒敢多說,而且第一批十個左右的店面,3000輛車已經足夠了,過猶不及,投放了性價比低,不投占地方。
梁慧聽見“共享單車”四個字當時臉色一變:“您干點什么不好,干嘛非要干共享單車啊?”
“怎么了?”
“共享單車害人啊!害人又害己,把我們這可坑慘了。而且您這種定幾千輛共享單車的老板我見得多了,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您過來的時候看見了吧?外面那么多都沒人要,風吹雨淋的,沒人心疼。”
楚垣夕心說那燒的都是投資人的錢,當然沒人心疼了。“我不是訂幾千輛,我是第一批訂幾千輛。不過我就先不跟您吹牛逼說我們后面要訂多少了,咱就先說這幾千輛,做不做?不做我找別人。”
“做,干嘛不做啊?”梁慧一指自己廠房:“不是我跟您吹,三千輛共享單車,三天就交貨。”
楚垣夕淡淡的說:“我要全新的,重新設計的……”
梁慧的臉頓時就垮了:“先生!您看看外邊,那么多單車,里面有很多都是八成新九成新的,拿來改巴改巴直接就能用,杠杠新,成本多低啊?您一輛車能省三百塊啊!”
楚垣夕怕的就是這個。他要的單車無論外形還是功能都需要重新設計,而且絕對不能接受二手貨,二手配件都不行。單車是小康初期用來拓展社交的配件,成本固然重要,氣質更重要,不是解約一百萬成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