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春節前后因為特殊狀態,有不少其它行業的知名創業者投入到直播和短視頻之中,然后紛紛立起人設。比如說做抓娃娃的創業者自命為“夾山派掌門李莫夾”、做白酒的給自己取了個江湖諢號“毛公公”等等。
相比之下阿啞的人設更加立體化,并且入鄉隨俗,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做“神獸”。
第二步平臺選擇當然是抖音。雖然抖音賣課不那么方便,不如小鵝通之類的專業,但是打造個人IP肯定是首選,不但因為用戶數量大,而且用戶調性與快手相比更合適。
阿啞在楚垣夕印象中雖然沒有親自出鏡做過直播,但是浸潤短視頻和直播也有長達兩年的時間了,無論短視頻節奏的拿捏還是直播中控場的能力都是過硬的,朱魑、周敏溪這些大主播早就給他立過標桿。
但是他的這套打法,楚垣夕一開始以為是奔著巴人粉絲去,后來以為是為了收割自媒體M創業者,結果看了幾期之后愈發鬧不明白了,他的賣課對象似乎真的是企業高管?
之所以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阿啞的第一堂抖音直播課,叫做“企業高管怎么通過直播做業務”。
這課把楚垣夕都鎮住了,因為課程設計的非常妙,阿啞相當于在直播中講直播,通過現場言傳身教講解怎么控場,怎么推銷自己的業務,怎么預熱,怎么在開播前把消息傳遞到其它圈子里,和會銷進行對比,和微商進行對比,等等等等。
這都是干貨,因為很多職場人士對這些根本就不懂,就算那些會銷大佬在臺上得唄得說倆小時不怯場,到了直播間里一樣麻爪。
這就是阿啞發現的用戶需求。有很多人做直播可以打開業務,但是不會,正需要一個懂創業又懂直播的老司機帶路。
楚垣夕琢磨了半天,越腦補越覺得牛逼。要知道因為特殊事態,很多創企這段時間的線下業務途徑大部分遭到破壞,線上想要開源談何容易?但是直播確實是個很好的辦法,有一點當初拼多多貨找人的感覺。
拼多多砍一刀是第一個用戶發起團購,然后把貨分享給自己的微信好友,從而實現貨找人,其實是貨被發起者帶到好友的微信消息中。有心的發起者肯定會猜測哪個群或者哪個人也有可能需要這件商品,所以比大水漫灌式的廣告更精準。
業務型的直播其實也是,創業者只需要讓員工把海報分享到可能是客戶的熟人圈子里,自然就實現了比較精準的引流,而且這種信息并不讓人感到冒犯,遠比分享砍一刀柔和的多。
要知道這個時候并不是只有一方需要做業務,市場中很多業務鏈的銜接都被打斷了,上下游需要重組業務鏈的多的是,換言之有大量的正在尋找業務線索的人,只是互相不知道。
開業務直播,就相當于樹立起一個明燈,然后把信息散播出去,讓信息去找人,這樣對燈光有興趣的就會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