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胡說,我沒看見他們有什么接觸啊。”
孟輕舟此時正在給宣傳部門的楊遠恒面授機宜,“明天我把電影里的一些臺詞文本發給你,你組織些人,去天涯和龍空這兩個論壇,死命的給我發帖子,記住了,在電影上映之前,不要停!”
“孟總,那還需要海報之類的常規宣傳手段嗎?”
“當然要,你再聯系上影,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宣傳策略!”
“對了,除了龍空和天涯,網上那些貼吧、空間之類的,都去發,要注意引導,別做的像是刷流氓貼了!”
電影拍完后的剪輯,才是孟輕舟價值體現的時候,而劇組的剪輯師張一凡,是金淑麗邀請的,原本孟輕舟想請杜媛老師的。
中戲在剪輯這一塊,拍馬都趕不上北電,周影、杜媛、張一凡、肖陽、曾劍,這些后來耳熟能詳的剪輯師,全都出自北電攝影系。
電影的所有配樂,都交給了胡海全的工作室,人脈就是這么慢慢建立的。
“金總,劇組的財務情況,已經傳給上影了嗎?最后的金額是多少?”
“882萬,沒算我們自己準備投入宣傳的費用,上影收到清單后,沒有提出異議。”
大庭廣眾,他也不好再問,真實的數據是多少。
拍電影的真要坑人,手段是五花八門,劇組成員的工資、管理成本、演員片酬、服化道的投入,
包括飯盒加了幾個雞腿,晚上的超薄用了多少盒,這些都可以計入拍攝成本,即使有投資人的財務管賬,也很容易被鉆空子。
萬重山是沒有剪輯室的,電影的剪輯也在劉閔慧的幫助下,直接借用了中戲的地方。
現在的剪輯工作一般都是在電腦當中完成的,因此拍攝素材在經過轉磁以后,要先輸入到電腦中導演和剪輯師才能開始了初剪。
初剪階段,孟輕舟和祖風、潘安智將拍攝素材按照腳本的順序拼接起來,剪輯成一個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旁白和音樂的版本。
因為《失戀33天》沒有需要特效的地方,旁白和對白在精剪之后由音效師完成。
在后期制作里里,調色更為重要,一部影片的表達語言,由畫面、音效、同期音與配音等基本構成。
其中,畫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畫面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對影片內容會起到非常大的改變。
要想把影片內容表現得很飽滿、很到位,那么畫面的影調、構圖、曝光、視角等細節都要精細安排,才能統一形成完美的、適合主題的表現力。
而在音樂完成以后,音效剪輯師會為電影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部電影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準備完畢了。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把精剪完成后,孟輕舟就回到了學校,畢業典禮就快到了,讀了4年,如果沒拿到畢業證,周越美可能會打斷他的腿,然后再送回學校,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