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還得在電影里分飾兩角,對他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這幾天他都窩在家里,一個人揣摩兩個克隆人之間的差別。
06年的7月26日,孟輕舟的新片《月球》終于正式開機。
所有的場景只是在看似是太空艙一樣的地方,跟智能機器人的對話,還有就是看似在月球上進行開采的工作車,運送回來的“物資”,全程演員只有三次出艙。
電影的前期,主要是工作人員李程在太空艙內鍛煉、看之前的視頻、執行工作任務,需要突出的只有“孤獨”。
當一個人孤身來到月球,要在一個太空艙內停留整整三年,全程對話的對象只有一個智能機器人,此刻的孤獨感被無限放大,
但如果僅僅是渲染孤獨感,這部電影也就缺少更深的含義。
劉曄在表演時的那種抽離感,看的孟輕舟和寧昊都有些動容,除了工作,就是鍛煉、回憶。
看似很麻煩的拍攝,進行的很順利。
忽然某天,當“6號李程”被喚醒,卻發現執行任務的開采車聯系不上,他察覺出來問題,想要去修理。
這時卻被科里阻止,但是擋不住李程的好奇心,他開著任務車去到開采站,這個時候居然發現了一個受傷的、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是的,這個是克隆的李程,也是“5號李程”,他已經堅持工作了將近3年,還有2周就可以“返回地球”,可是卻在工作的時候忽然出現了幻覺,導致受了傷。科里判定他已經遭遇意外,于是喚醒了“6號李程”。
“6號李程”逐漸發現了問題,他察覺這個地方一定有一間密室,不會只有自己跟“5號李程”兩個人,一定有更多的李程存在!
而且通訊設施也總是聯系不上地球,肯定是被干擾了。
“6號李程”說服“5號李程”一起合作,聯系上地球的家人,送其中一個返回地球。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部純粹的科幻片,它應該歸類為倫理片。
科幻電影,歸根結底是個電影,必須遵循電影創作的一般規律。
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成熟的科幻院線電影,那么創作者必須小心地拿捏科幻元素的介入程度;
它必須嵌入故事中,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要素;又必須避免喧賓奪主,使電影成為言之無物的科幻元素陳列館。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當嵌入故事的科幻元素剛剛好的時候,人們會意識到:“科幻”類型是一個次類型,它必須依附在其他大類型下存在才有意義。愛情/科幻、驚悚/科幻、動作/喜劇/科幻……等等。
從創作角度講,只有深刻地理解科幻元素在科幻電影中的定位、以及針對市場進行細化的類型設計,主創才可能開發一部受歡迎的科幻電影。
每天的拍攝結束,就是孟輕舟和寧昊、徐錚、劉曄的聚會時間。
說實話,《月球》的拍攝難度真的很小,原版也就拍了一個月,加上后期的特效合成,整部電影一共耗時也才4個月時間。(這部電影的拍攝描述,還真不好寫,幾乎都是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