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孟導你也忙,改天我們再聚!”
“好的,阿姨、陳總,那就改天再聚,招呼不周,你們千萬別見怪!”
幾人剛離開,金淑麗就過來找孟輕舟了,
“輕舟,韓董說他有事先走了,讓你不用送他!”
說完金淑麗還看了眼門口,“輕舟,不會是對你有意見了吧。”
“怎么可能,金姐,《月球》才給中影賺了那么多,韓大爺怎么會對我不滿,我估計是因為我家里的原因吧!”
榮信達今晚沒來人,不過陳昆來了,現在和周熏、楊蜜幾個在一起。
“楊蜜,聽虹姐說,你和孟輕舟關系不錯?”
楊蜜真的好想就此宣布,孟輕舟是她的人,看著一臉傻白甜的唐妍,還有正走過來的柳一菲,話到嘴邊,又縮了回去。
“還行吧,我和他也認識幾年了,算是好朋友。”
唐妍坐那都已經無聊透頂了,好不容易有幾個圈內的大牌過來,姑娘還有心請教幾句呢。
“熏哥,昆哥,好久不見。”
一菲第一次合作的男主角,就是陳昆,據說在《金粉世家》的劇組里,還被昆哥給懟哭了,丫頭可還記著呢。
“一菲,《那些年》里演的真不錯,昆哥可是去電影院支持了你的。”
柳一菲的年齡在一眾女星里,確實不好排,總覺得這美女出道早,應該是上一輩的,但年齡卻不搭噶,硬給評成了四小花旦。
“那是孟輕舟厲害,在劇組,我都被他訓哭了,這次你們拍他的戲,要小心哦!”
周熏、陳昆有啥擔心的,這幾年合作的導演不老少,只要不是太過分,作為演員,在片場,聽導演的,那是天經地義。
在他們的觀念中,片場肯定導演是老大。
導演準確判斷演員的能力很重要。什么樣的演員適合演什么類型的角色,判斷對了,導演與演員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
也可以這么理解,有經驗的導演會先全面了解自己的演員,再制定拍攝方案,甚至可以根據不同演員的狀態來調整合適的拍攝手法,讓演員能夠在最輕松的環境、最自如的狀態下完成導演需求的表達。
“一菲,看你這說法,孟導在片場很霸道了?”
呀,天仙腦子一懵,自己是給輕舟抹黑了?
“不是的,孟輕舟脾氣很好的,就是拍戲要求很高,不過你和熏哥都是高手,應該沒問題的。”
大多數演員拿到劇本后,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乃至于在心中會有一個預設的角色形象,如果和導演的理解是統一的,那就一切OK;
如果雙方理解有差異,要么提前溝通、搞圍讀會,要么試試誰能說服誰,這很重要!
電影是有時間性的藝術形式,經驗豐富的演員,會用豐富的“微動作”賦予表演一種連續的時間性,而我們通常所說的“跳戲”、“尬戲”就是破壞了這種連續性的結果。
當演員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這之所以非常難,因為也許沒有人可以完全對現場的工作人員,和種種的場外因素做到熟視無睹),一個真實動人的人物才在畫面中浮現出來。
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導演和演員需要建立某種信任感,這種對導演(其實也包括攝影師)的信任會將演員從對自己表演的擔憂中解脫出來。
經驗豐富的演員可以借助豐富的技巧塑造風格迥異的角色。
而對于選擇使用非專業演員的導演來說,演員的外在特征和感覺(比如一個演員什么都不做時的狀態)與劇本中人物的契合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呈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