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帥又去挖人了,目前國內的綜藝專業人才,90%都在電視臺,想要自己制作綜藝,除非是完全外包,否則都只能去電視臺找人。
幾個公司都在一棟樓的好處,就是不用四處奔波,從宗帥那出來,孟輕舟就去找鐘麗妨。
兩人在《畫皮》的上映時間選擇上,有了分歧。
年底有兩部國產巨制上映,馮劇剛的《集結號》、陳可新的《投名狀》,全部都在賀歲檔上映。
“賀歲片”這一說法是由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傳入內地的。
所謂賀歲片,是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尋求歡樂和放松,是觀眾在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
這就決定了賀歲片的風格:輕松,幽默,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因此其題材多與百姓節日期間喜慶、祝福的生活與習俗相關,形式多是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喜劇片和動作片。
1995年陳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中國內地的影片
1998年著名導演馮劇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
《畫皮》的上映時間,原本定在圣誕節,而孟輕舟當時決定的時候,并不知道《集結號》和《投名狀》的安排,現在聽鐘麗紡說,中影希望幾家公司能錯開上映,希望在年底能有一個很好的票房數據。
“鐘姐,我們可是很早就宣布了,要是改日子,萬一媒體來個孟輕舟為避鋒芒,《畫皮》擇期上映,你不覺得丟人嗎?”
“你別激動,先坐下,聽我給你分析。”
“《集結號》和《投名狀》分別是12月12日和20日上映,和咱們就隔了幾天時間,要是真的硬碰硬,完全是自相殘殺,損害的還不是我們自己的利益,我覺得沒必要一定在圣誕節上映。”
“鐘姐,你別忘了,明年一月還有周星星的《長江7號》,那也不是好惹的!”
“輕舟,你之前給我說,最好的檔期,不是春節檔嘛,現在還沒人重視這個檔期,去年的《月球》在春節檔,票房很不錯啊,我看可以把《畫皮》放到一月底、二月初上映。”
“你看看明年二月上映的電影,對《畫皮》沒有任何的威脅。”
《贖罪》、《花花型警》、《大灌籃》,還有郭濤的《婚禮2008》,除了周杰輪的《大灌籃》,確實沒什么票房高的電影,
電影上映的檔期是由發行方、院線以及放映方根據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檔日的時間間隔。
“口碑不好的片子賺錢,口碑很好的片子不賺錢,口碑不好但預計會賺錢的片子不賺錢,口碑很好但預計沒市場的片子最終大賣。”
中國電影市場的波詭云譎,很多業內人士都抱怨參不透。不過很顯然,一切都是宣傳與檔期雙重作用的結果。
結合華語片宣傳明顯缺乏公信力的事實,檔期自然成了起決定意義的砝碼。
如果碰上好萊塢A級制作,基本的策略都是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