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點點頭,也不說什么事,就這么站那,裝乖孩子。
鐘麗妨揮揮手:“去吧去吧,正好他也沒什么事。”
三人魚貫而入,進了孟大老板的辦公室,小孟還在QQ上匯報工作,就連晚上出去吃飯都交代了。
“人家幾個為什么請你吃飯?”
“你還想招惹多少人,想組一只排球隊嗎?”
“記得少喝酒,輕舟,吃完早點回去,晚上我會打電話的。”
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孟輕舟相當園丁,就得小心這些嬌花錐人的刺。
“喲,這么早你們就準備出發了,定在那了?”
趙小骨站在丫丫身后,瘦削的身子幾乎被遮擋沒了,“孟總,我們定的潮皇食府,聽說他們的鮑魚很不錯,滿意吧?”
孟輕舟對這些沒什么了解,想著是她們請客,客隨主便唄。
“那行,走吧,早點出發,萬一給堵上就麻煩了。”
《集結號》最終票房2.6億,馮劇剛在賀歲檔的號召力依然不俗,投資8000萬的《集結號》,收益雖然不高,但也為褲子賺了不少名聲!
《投名狀》則拿到了2.02億的票房,還要加上阜外的收入,據說沒有虧錢,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相信。
孟輕舟的《畫皮》已經在向著國內第一部破3億的電影努力了,現在每天還有近300萬的票房,看情形說不定能實現,
已經有媒體把孟輕舟贊譽成國內新生代導演的領頭羊了,當然新生代也就那么幾個,這名頭估計也沒人重視。
京華報的娛樂版,隨機抽訪了近200名路人,詢問了他們對《集結號》、《畫皮》的看法,由此產生了,電影究竟是票房重要,還是口碑重要?
很顯然,《集結號》的口碑超過《畫皮》,即使記著采訪孟輕舟,他也不會違心的說《畫皮》更優秀。
理性的觀影環境下,口碑應該是票房的助推器,在電影宣發環節就有“打口碑”這一個常規動作。
高票房意味著觀影人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拉低這部作品的均分,因為所有觀影者不管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影評人,作為個體都會自己的本身偏好。打分的基數增加了,自然就會有一部分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
兩者并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單純口碑好不會讓票房大爆,所以會存在冷門佳片和令人可惜的片子。
再者說,很多影評人從鏡頭語言和文本層面來看的好電影,對于一些普通觀影者來講并不是特別友好,或者口碑不是很高。
一部電影的高票房,一定是有口碑為基礎的。
一些集聚大導演、大明星的商業電影,在沒有好口碑的前提下,往往容易變成爛片。
因此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高票房必定有好口碑支撐。好口碑的電影,票房往往不會太差。
當然也會有個例,畢竟國內的影視圈,向來是出奇跡的;
如果非要必選其一,肯定是口碑重要。有好口碑、高評分的電影不僅僅會有高票房,在各項影視獎項方面,也會有非常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