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的內核恐怕還是得在苦難與泥土里打磨。
陳佩斯本人曾在答記者問時說道:“之所以說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是因為八十年代我在一本介紹卓別林喜劇理論的刊物看到,'所有喜劇的生成歸結為困境'。”
只有滿身缺點、毫無長進、反復倒霉的平凡人,在充滿三俗橋段、雞毛蒜皮的平凡生活里,才會陷入困境。
但現實是喜劇的江湖正在變得高尚、富貴、完美。
一個喜劇演員能成型也依賴機遇,或者說依賴導演。周星星早年是非常依賴王金的,葛尤則依賴馮劇剛。
你看馮劇剛后來不怎么出喜劇老本行的新片了,葛尤在喜劇類電影里就基本熄了火。周星星算是離開王金之后能自立門戶,但他身上有很重的香港無厘頭風格的烙印。
無厘頭喜劇乃至整個香港電影沉淪下去之后,周星星作為幕后制作的電影除了《功夫》,評價也不甚高。
所以,出現一名難得的喜劇演員,非常、非常、非常難。
結束了《我的黑色小禮服》的拍攝,趙小骨返回燕京,公司給了她一周的休息時間,而助理劉敏也幫她聯系一些小型的雜志封面,只要是演員,這都是必經之路;
回來之后的第一件事,小骨就找上了跑完路演的童麗雅,也不知道和丫丫嘀咕了些什么,兩人斗志滿滿了去了公司,找宗帥要劇本!
由鑫寶元和上影廠共同投資的《我的青春誰做主》,劇本從上影轉到了聚美,別誤會,不是人家看不上,而是希望趁著聚美影視的東風,合作一把。
男主已經定了陸易,女一女二,兩家公司還在猶豫,上影的吳總聯系了金淑麗后,將劇本發給了她;
既然和鑫寶元談不攏,那上影就只當投資,女藝人聚美不少,讓金淑麗和趙寶崗頭疼去。
隨著聚美影視作品的熱映,越來越多的合作都是主動上門的,鄭凱被扔到了華藝投資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陳赤赤被金淑麗送去人藝鍛煉演技,肯定是沒編制的臨時工了;
“喏,你們看看吧,這是趙寶崗導演的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我們有可能拿到女一、女二,不敢確定啊。”
兩人聽說導演是趙寶崗?急不可耐的拿了劇本?去了會議室。
娛樂圈,遠看繁花似錦?欣欣向榮;近看卻亂象橫生?錯綜復雜。
想在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混下去,一要看顏值?二要有人捧,三則要碰運氣。
三者合一?方能達到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有一飛沖天的機會。
三者缺一,也只能感嘆一句:你沒有爆紅的命!
誰也不能否認,趙寶崗目前在國內電視劇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也許是出生地的緣故?他導演的作品透著一股子北京頑主的味兒。
火遍全國的《渴望》、搞笑擔當的《編輯部的故事》、警匪高光之作《永不瞑目》、王志聞的《過把癮》徐靜蕾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等等影視作品著實讓人們見識到了趙寶崗的導演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