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妍的慢生活,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天天宅在家里,也不怎么去公司,今天還好,被劉閔慧約了出來逛街;
“慧姐,祖老師的《風聲》已經開機了吧。”
“嗨,我是真服了他,上個月去看了布景,不滿意,大半都給推倒重來,把玉眉急的夠嗆。”
唐妍寬慰她:“那也是因為祖老師要求高,輕舟對這部戲很重視,總制片人掛名的可是鐘總和韓總,自然要準備充分。”
電影早期基本采取搭景拍攝,那個時候的搭景更多像背景板,很粗糟;
觀影需求提高以后,基本流行實景拍攝了;
特效技術發展以后,又回歸了搭景拍攝。不過實際上,只是搭了一個輪廓,跟蹤點,以及合成必需品。大部分景是后期特效彌補。
《斯巴達300》、《風云》都已經是采取全棚拍。
這些轉變過程,無非就是為了在滿足導演需求的基礎上,把錢省到底。
現在拍電影最貴的費用是演員的片酬,基本占一部電影的一半。早在張一謀的《英雄》開啟國內商業片的時候,李聯杰的一億片酬就占到制作費的一半。還不帶其它演員的。搭景拍攝的可控性。可以將演員的時間降到最低,自然就能省下許多片酬。
而劇組的整體費用呢,現在拍電影,一天隨便就產生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費用,所以,越短拍完就能省不少錢。實景拍攝產生的費用,你有時候是無法想像的,雞毛蒜皮的事一開支就是一大筆。
實景拍攝更費時,一部電影的拍攝周期可能是棚拍搭景的幾倍。拍電影同樣講求回報周期,同樣一部電影賺1000萬,前者用了一年,后者只用了三個月,可想而知,投資人會怎么選擇了。
通常小劇組會選擇實景拍攝,因為時間成本便宜。大劇組則會選擇搭景棚拍,因為時間成本貴?更講求效率。
“不提他了?只要你家孟老板沒意見,隨他折騰唄!”
唐妍俏生生的擰了劉閔慧一下?兩人挽著手在商場里閑逛?
“糖糖,楊蜜現在忙著你們公司的事?你自己就沒想做點什么?”
“慧姐,我不喜歡那些?反正有戲我就拍?沒有就在家練練廚藝,這樣也挺不錯的,想出來逛街,我還可以找你呀!”
劉閔慧是理解不了他們幾個的事?匪夷所思之外?也有著不外如是的心態,并不覺得有多么不可理喻,
兩人在商場的咖啡廳,找了一個角落的位置,兩倍咖啡?一疊開心果,悠閑而舒適;
“慧姐?輕舟給了我一個電影劇本,他說可以讓我自己操作?要不你來幫我吧。”
“不會又是花瓶那種角色吧,糖糖?我覺得你可以改改戲路?老實說啊?你的演技現在還沒有成熟,貿貿然的拍電影,反而會讓那些影評的挑刺!”
演員要拓寬自己的戲路是一件很難的事,不但和演員本人的外形、演技、機遇有關,更考驗的是演員的心理素質和角色理解能力。
當然,也不能說戲路窄就不是好演員,在一個類型或一個角色上演到極致的演員,和任何角色都能駕馭的演員,并沒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