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建議看下電影《幸福來敲門》里的那個男主角,如果他是你的同事或朋友,你如果不幫他,你會覺得自己簡直不是人。
第四,也是很重要的,學習。演藝圈是一個很浮躁的圈子,追名逐利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你愛學習,你的機會就比別人多好幾倍。好演員、好導演、好編劇他們是怎么成長起來的?他們看過什么書?他們受過哪些訓練?他們具備怎樣的文化素養?他們有過哪些社會經歷?這些你可以沒有經過,但你應該明白這之間的邏輯關系。成功真不是偶然的。
說了這么多,那么哪一點最重要呢?我認為演技是最重要的。
舉一個例子啊,我最早看洪磊大哥的表演是看了一部他和周熏、陳昆一起演的《像霧像雨又像風》,那時他很不出名,但是我看了他演的寇世勛的干兒子,覺得這個人演得非常棒,那種從小流浪、寄人籬下的流氓少爺的狀態完全展示出來了,后來他也順理成章的紅了。
再舉一個例子,周熏早期演過一個電視劇叫《紅處方》,那時也非常不出名,但是她把一個吸毒少女的玩世不恭、絕望的狀態演得非常棒,后來也紅了吧。
當然,也許你資質不如他們,但以上幾點如果你能夠做到,雖然未必成為大明星,但在演藝圈里還是有你的位置的,畢竟每年還有這么多的電影、電視劇要出來,需要用人,你只要比80%的演員優秀,就很好了。
話音落下后,除了面前學生的掌聲,還有幾位大佬詫異的眼神,應該是沒想到孟輕舟年紀輕輕,卻能講出這么詳實的建議,
幾位導演的發言結束,就到了相互交流的時間,也就是大家自由的提問、發言。
老實講,孟輕舟感覺白來了,他本以為褲子會來呢,想聽聽炮兵的呼聲,很失望,看來現在的褲子還沒到權力的渴求期,
而且這個議題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商業與藝術的結合,你讓學校的教授來講,可能會有些新意,讓已經入圈的導演來談?那真就是各自占理、無法統一了。
首先?文藝片從來在中國都是不冷不熱的,遠不及動作片、商業片。
文藝片的受眾群體是小部分人?現代社會熙熙攘攘?快餐式的口味決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文藝片所承載的“慢內涵”。
而商業片動作片之類更多的傾向還是在于視覺刺激,對受眾的門檻要求是沒有文藝片高的?所以自然賣座,進而承擔起社會賦予電影行業的責任要求。
同時?對于文藝片的演員要求也是一大難解的死結。
文藝片相對于其他類型片?首先對演員各方面綜合表演能力的要求是更高的,尤其是共情力、感知力、二次創作力方面。從這一點上就直接pass了很多演員。
學生的加入,讓會場的氣氛活躍了很多,大多數都是找上了文藝先鋒婁燁和拍給外國人看的賈樟柯;
別看孟輕舟電影票房高?在這些未出學門的學生來看?還是藝術電影的逼格高,之前歡呼孟輕舟的,估計是表演系的;
寧昊估計是昨晚沒休息好,坐那一直都沒怎么吭聲,估計是之前沒準備?所以謹言慎行;此時見氣氛自然了些,偷摸的坐到孟輕舟身邊;
“輕舟?你怎么會有興趣來參加這種會?想立山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