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太原地區的合圍之勢即將形成,如果不果斷撤退,恐怕30萬大軍會……”
委員長冷冷的看了胡宗南一眼,
“我本來想把你調到更高位置上的,但你的政、治眼光實在是太低了。”
說了這么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后,委員長背著手,不再理會胡宗南。
白健生的眼珠子轉動了幾下,他似乎想清楚了委員長為何一定要光復太原。
首先是這場會戰打的轟轟烈烈,全國民眾都報以厚望,如果在臨門一腳的時候退縮了,全國民眾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對國軍的信任又會煙消云散。
其次是國際方面,委員長格外重視國際方面對國民政府的看法。
美蘇即將制定新的援華法案的消息委員長也聽說了。
此次會戰不僅要打給全國民眾看,還要打給國際政客看。
要讓美蘇政府看到國民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要讓他們看到國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要讓國際政客相信,只要多給國軍一些援助,國民政府是會和日本人死扛到底的。
最后,為了達到以上兩個目的,太原必須被光復,哪怕光復的時間只是一天。
能拍下一張青、天白日旗在太原城頭飄揚的照片也是好的。
想清楚了其中關節后,白健生苦笑的同時也不免對委員長敬佩有加。
借勢!
從北伐開始前到如今,常凱申能穩住國家領袖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字。
胡宗南思考問題時常從軍人角度出發,因此政、治嗅覺比之前兩位要差很多。
他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也只摸到一絲皮毛。
……
……
太原城外,第5集團軍指揮部。
過去幾天衛俊如始終是精神飽滿的,但今天他接連遭到打擊,疲倦感襲上心頭,他感覺很想睡一覺。
但耳邊響著的電臺滴滴聲和電話叮鈴鈴的聲音告訴他現在不是睡覺的時候,二三十萬人都指望著自己呢。
兩份文件放在他的面前。
第1份文件上寫著城北日軍指揮部的大概位置,是江東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他手中的。
另一份是委員長發來的、明日各部隊的作戰計劃。
比起胡宗南,衛俊如的政治眼光要強很多。
他大概猜出了委員長一定要光復太原的原因。
正因為猜出了原因他才糾結,才舉棋不定。
城里的四五千個日本人據守火車站和司令部等位置,這些地方修建有混凝土工事,守軍雖然少,但要將之拿下來卻并非易事。
要知道淞滬會戰之初,國軍最精銳的87和88兩個師輪番進攻在上海的三四千日本人,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付出了巨大代價,都沒能把這幾千日本人殲滅。
日本士兵在走頭無路之時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而進攻部隊的士氣卻一天比一天弱。
“算了,明天把炮彈打光,如果還是沒有進展的話,那就必須得考慮撤退了。”
糾結了一個多小時,衛俊如終于下定了決心,開始命令參謀人員制定撤退計劃。
他還記著江東交代的話,九號晚間,他讓已經趴窩的炮兵二團借著夜色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