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炮擊的命令后,井上茂滿臉苦澀。
他是專業炮兵學校出身,對各種火炮的數據了如指掌。
炮兵聯隊里裝備有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這種火炮最遠能打3公里。
還有75毫米山炮和105毫米野戰炮。
前者最遠八公里,后者最遠十公里。
這三種火炮與德制150毫米榴彈炮比起來都是弟弟,威力比不上,射程也不足。
德制150毫米榴彈炮最遠能打13公里,比105毫米野戰炮多了整整3公里。
井上茂知道師團長閣下是想引誘中國人的火炮開火,但作為同行,他并不認為這樣做會有作用。
就算對面的炮兵指揮官是個菜鳥,對方急不可耐的開火,那也不一定會有作用。
因為只要中國人的炮兵陣地在10公里外,野炮地122聯隊就只有挨炸的份。
師團長閣下的命令不能不執行,井上茂糾結許久,拉出了聯隊里的四門75毫米山炮!
……
……
一直像個乖寶寶一樣的日軍部隊終于動了,位于雪花山最高處的觀測組第一時間注意到了這個狀況。
觀測組組長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通過電話匯報給伍國華。
“小口徑山炮,小鬼子這是看不起我們啊,不動!”
伍國華的性格一直很高冷,他說出來的話幾乎沒有收回去的。
說了不動就是不動,沒有人敢質疑這個命令。
“咻咻咻……”
沒過多久,日軍炮彈就一顆接一顆的落在前沿陣地上。
“轟轟轟……”
日軍很顯然是早有準備,炮彈的落點都十分精準。
陣地上的偽裝物在爆炸中支離破碎,一些修得不牢靠的掩體也在爆炸中坍塌。
因為提前收到了預警,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都退到了防炮洞里。
戰士們有的擦槍、有的抽煙,對日軍的炮擊早已習以為常。
天然溶洞成了徐子和在雪花山的臨時指揮部。
這里既能避炮,又可以遮風擋雨,可以說是整個雪花山最安全的地方。
4門75毫米山炮打了5分鐘就停了下來,炮擊停止后,井上茂命令剛才開炮的炮兵立刻轉移陣地。
一個大隊的炮兵手忙腳亂的拉著火炮轉移,只是過了半個小時雪花山還是一如既往的安靜,預計中的炮彈并沒有落下來。
接連試探了三四次后,筱原誠一郎終于命令炮兵部隊放棄這種無意義的嘗試。
大將閣下的電報催得很急,必須派步兵開始進攻了。
第1波攻擊的任務落到了第119旅團109聯隊的頭上。
109聯隊聯隊長上住良吉大佐選擇的進攻路線幾乎與第一次太原會戰第20師團進攻雪花山時的一樣。
一個中隊的小鬼子驅趕著一個營的偽軍緩緩向雪花山靠近。
徐子和在雪花山的正面布置了兩個連的弟兄,小鬼子這次是來試探虛實的,徐子和準備和對方玩一手虛虛實實。
第一波進攻部隊沒有任何意外就到達了小鬼子最喜歡的400米距離。
在這個距離上,迫擊炮、重機槍、擲彈筒相互掩護,鬼子士兵呈散兵隊形,在各自軍曹的帶領下,三三兩兩地向陣地進攻。
兩個連共裝備有輕重排擊炮6門,機槍22挺。
第一次交戰,陣地上動用了全部迫擊炮和一半的機槍火力。
沖到200米范圍內的日偽軍在交叉火力的打擊下傷亡慘重。
第1波攻擊以守軍傷亡5人的代價,斃敵六七十人結束。
……
雪花山與小鬼子打的你來我往的同時,魏國棟的偵察營和98軍西出陽泉。
兩支部隊貫徹江東的命令,大部隊據守有力位置,派出精銳小隊接連不斷的騷擾日軍混成第11旅團。
尤其是魏國棟的偵查營,他憑借裝甲車和部隊的機動優勢,多次沖到距離日軍大部隊五六百米的位置。
混成第11旅團攜帶有大量重型裝備,這些裝備沒辦法和步兵一起快速移動,成了偵察營和98軍精銳小隊襲擊的最好目標。
游擊戰最大的特點就是敵人行蹤捉摸不定,煩不勝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