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472章襲擊
8月4日,15名中國教官分乘兩輛軍車從晉城前往潞安。他們是江東從各個犄角旮旯里找出來的,平均年齡45歲。
他們此前是東北講武堂和保定軍校的骨干教員,大多數人都有外國留學經歷,是中國第1批接受新式軍事思想的人,有著豐富的戰爭理論和教學經驗。
在此民族危難之際,能夠重新走上講臺,他們大多數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激動。
警衛了一個排的戰士護衛,車隊于上午出發,預計下午3點左右到達潞安。
千葉于三日晚上收到了大致情報,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立功機會,她第一時間把情報轉給了石田行動小隊。
四日清晨,石田行動小隊二十多個小鬼子分批離開潞安,他們在潞安以南、壺關縣西北的公路邊集合。
自從道路擴建好了以后,從晉城到武鄉的公路每天都處于忙碌之中。
軍人和行人絡繹不絕,有些路段還有沿途的老百姓都受瓜果和涼茶。
為了選擇攻擊地點,石田可是費了很大的勁。
他于3日晚上出城,一路勘察、一路尋找,終于在天亮之前選定了這個攻擊地點。
這里距離潞安大概5公里,公路兩側沒有農田,而是長滿了灌木的石頭山。
除了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外,公路兩旁少有人跡,是一個隱蔽伏擊的好地方。
車隊于下午4:005:00之間到達,總共有三輛車,30個中國軍人護衛。
石田把手下的鬼子分成兩隊,分別藏在道路兩側。
距離預定到達時間還早,鬼子士兵們躺在大石頭或者灌木后面休息。
下午3點,休息了幾個小時的鬼子士兵開始提高警惕,隨時準備作戰。
石田盯著公路上的一舉一動,只要有軍車經過,他的心跳都會
跟著加快。
今天是一個多云的天氣,雖然沒有太陽,但也很是悶熱。
“咕嗝咕嗝”
石田一口氣把水壺里僅存的水喝干。
20多個小鬼子,近一半人的水壺已經空了。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頂著高溫待在自己的作戰位置上,幾乎一動不動。
特高課的嚴苛訓練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石田小隊的鬼子戰意和士氣沒有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
下午4:20,觀察員快速跑過來報告,
“閣下,南邊1公里外來了三輛車,與情報中的描述很相似。”
石田頓時緊張起來,他舉著望遠鏡從石縫中往公路上張望。
果然,三輛軍車正在高速接近。
時間也對得上,石田下定了決心。
“給對面的勇士發信號,只要我的槍一響,所有人全力開火”
“明白”
為了避免在無意中暴露身份,這隊小鬼子說的全是中國話,只是大多數人都有很濃重的口音。
公路上有十幾個行人,但石田已經管不了那么多了,20支盒子炮悄悄的從隱蔽處伸了出來。
坐車很是乏味,15個教官大多數人都在打瞌睡,但有一個50歲左右的人卻在顛簸的軍車里看書,不時還用紅色鉛筆記錄著什么。
這人名叫文允志,10年前是保定軍校的教育長。
后來因為對時局失去了希望,從軍校離開,一直賦閑在家。
丁北風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把他請出山,江東準備讓文允志擔任講武堂的教育副長,全權負責潞安講武堂的教學工作。
文允志這兩年一直在關注江東,他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與其他軍閥不一樣的地方。
正是這些不一樣的地方讓他欣然接受了江東的任命,以知命之年擔任講武堂的教育副長。
作為一個湖,他能清晰的感受到晉東南將是中國的未來,他愿意把最后的生命時光貢獻在這里。
賦閑了很多年,一些東西已經生疏了,文允志正在抓緊時間把那些生疏或遺忘的東西補回來。
當襲擊發生的時候,他正準備在筆記本上寫下軍魂兩個字。
只是混子剛落下一筆,軍車外就響起了爆豆般的槍聲。
“砰”
石田率先打出第一槍。
槍聲就是信號,所有日本人都在此時扣下了扳機。
“砰砰砰”
盒子炮的高射速和彈夾容量多的優點在此刻展露無遺,密集的子彈掃向三輛卡車,一半人打駕駛室、一半人打輪胎。
“噗噗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