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熱血沸騰、情緒激動,在抗日救亡會成立后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北上之路。
在北上的路上,抗日救亡會每到一地就會舉行游行、宣講等動員活動,號召有志青年一同北上,去山西投奔第三十九軍團,為國家民族的抗戰大業獻身。
年輕人的情緒總是很容易感染別人,抗日救亡會還沒有走出四川人數就已經破萬了。
過了西安之后,人數最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了35,000人。
抗日救亡會一路上依靠各地愛國富商的幫助,衣食方面倒是不愁。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目的地遙遙無期,一些意志力不堅定的人和傷病員一起脫離了隊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聽完王雪琴和范筑先的講述后,江東下意識的說出了這句話。
“明日讓晉城民報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為題刊的一篇動員文章,贊揚抗日救亡會的青年,同時再向全國發出號召。”
這么好的輿論氛圍江東不利用一下實在是太虧了。
自愿徒步而來的青年就有3萬,如果再稍加推動一下,10萬之數也不是不可能達到。
“主任這些青年可全都是寶貝啊,各個工廠都在等待他們的到來,不能讓他們因為饑餓和疾病就半途而廢。”王雪琴有些焦急的說道。
江東擺了擺手,
“這么多人自愿前來投奔我們,原因是什么你們問清楚了嗎”
“直接原因應該是之前招收飛行員、技術青年等的動員令。”范筑先看著江東,
“根本原因應該是全國百姓尤其是青年學生看出了中國的抗戰希望在山西、在江主任的部隊。”
“哈哈”江東仰天大笑兩聲,差點就說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大逆不道的話,
“他們既然想要徒步而來,那咱們就不要過多干涉。這個畢竟是一個淘汰的過程,只要能走到山西的我們都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
行政公署今夜就立刻開始行動,在西安到晉城的公路沿線設立補給站,每個站點至少配一個排的戰士。
他們的徒步行為我們不干涉,但必須在醫療、食物和安全上做好保障工作。
讓戰士們告訴這些青年,我在晉城等他們”
西安以南還算是大后方,但過了西安就已經臨近前線了,江東如果不派出部隊的話,日本的間諜組織可能會對這批青年動手。
王雪琴和范筑先在得到江東的命令后火速去處理這件事情了,這批年輕人將為工業發展委員會注入新的活力。
定通,青年抗日救亡會臨時歇腳點。
8月26日早晨,公路上彌漫著淡淡的晨霧,綿延的帳篷在晨霧里若隱若現,不時還會傳出呼嚕聲與咳嗽聲。
天氣微涼,青年們大多還蜷縮著在自己的帳篷里,每日的徒步極為消耗體力,許多人想多休息一會兒。
葉楓,今年20歲,西南聯合大學大三學生,他臉龐俊秀,但眼神和身體上卻散發出陽剛之氣。
他是青年抗日救亡會的會長,是這次運動最核心的發起人之一。
天剛蒙蒙亮他就睜開了眼睛,每天要操心3萬多人的事,他
睡不踏實。
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葉楓打了個哆嗦,精神好了許多。
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帳篷,他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和責任感。
最開始組織抗日救亡會的時候誰都沒想到能夠動員到這么多的青年人,最開始人數暴漲的幾天,救亡會的幾個負責人著實慌亂了一陣子。
但是人已經動員起來了,肯定不能把他們趕回去。
葉楓和抗日救亡會另外的幾個負責人一邊北上,一邊把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管理知識運用到這只龐大的隊伍中。
在不斷的試探和改進之后,抗日救亡會逐漸有了完整的組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