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八點。
所有的部隊都集結完畢,哪怕昨天喝的那么多,但是所有的軍官和士兵們,還是精神抖擻的出現在了這里。
按照傳統,這個時候應該是要來個戰前動員的,但是巖松上將取消了這次的戰前動員,因為他知道所有的戰士們都已經在昨天做好了準備,這次做不做戰前動員已經沒必要了。
所以巖松上將也沒有多說什么廢話,直接下令道。
“出征”
隨著巖松上將的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刻跑向了自己的車輛,隨后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裝甲車或者坦克。
蔡文杰也不例外,因為昨天給他分配的部隊都在這里,所以他必須要帶著整個部隊一起行動,當然原來的部隊和李建軍的部隊也跟著蔡文杰一起走,甚至李建軍本人也要跟著蔡文杰一起行動。
作為游擊戰的部隊,蔡文杰和本部人馬走的并不是一條路,他必須要帶領部隊比本部更要快速的抵達目的地,準確地來說是本部部隊的目的地,也就是之前邊境部隊留下來的堡壘。
不同于需要打游擊的蔡文杰,本部的部隊也就是巖松上將親自指揮的部隊,他們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堅守陣地并抵擋喪尸的進攻,因為沒有辦法短時間內建造一個合適的堡壘,所以巖松上將決定利用邊境部隊之前使用的堡壘和戰線進行防守作戰。
不過,因為邊境部隊留下來的堡壘和戰線,現在都被喪尸占領,所以負責游擊任務的蔡文杰,必須要先把堡壘和戰線里面的喪尸引出來,讓后續的本部部隊順利進駐,而這也是為什么兩支部隊的行經路線不一樣的主要原因。
蔡文杰要使用的路線是一條近道,會比本部部隊快半個小時抵達目的地,不過這條道的危險比較高,隨時會有喪尸或者是變異喪尸跳出來襲擊車隊。
不過,喪尸和變異喪尸再怎么強大,也抵不過坦克的一次炮擊,所以這種危險可以忽略不計。
很快,蔡文杰帶領的裝甲部隊,和大部隊岔開,進入了近道。
“各車輛注意,我們已經進入了近道,這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喪尸,如果遇到了喪尸,不要客氣也不要轉向或者剎車,直接撞過去如果遇到什么其他問題,隨時報告”
“收到”
因為車隊之中有坦克的存在,所以整體車隊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只有時速六十公里,按照這個速度如果要抵達目的地必須要開一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是其他的指揮官的話,其座駕應該在部隊的中部或者是尾部,但是蔡文杰不一樣,他的座駕在車隊的最前面也就是第一輛頭車,理由是頭車的視野好,可以提前發現意外情況,好指揮部隊。
當然這個理由只是所說的而已,真正的原因只有蔡文杰本人清楚。
蔡文杰現在坐著的是一個改裝之后的一個步戰車,這輛步戰車上的武器系統只保留了一架車載機槍,其他的武器全部拆掉,換成了雷達以及各種各樣的通訊裝置,而且后半部分的運兵空間也被改造成一個全息作戰模擬器,可以實時模擬作戰地形以及天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