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鬧,這懂事的樣子,讓他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劉知一在做的,就是劉家兩千多年來,祖祖輩輩都沒有做到過的事情——在九歲之前,用《劉氏祖訓》中記載的方法,將全篇十萬零一字的《劉氏祖訓》,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一旦做到了,就有希望能進入祖蔭秘境,得到先祖的傳承。
《劉氏祖訓》倒不是什么功法,而是兩千多年前,劉家一位先祖渡劫之前,寫下的處世之道。他用了十萬零一個字,將幾千年來那些“得道之人”說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寫了個明明白白。
這位先祖名為劉良元,是仙道第五境——歸一境的大賢。
東國大地自五族之戰過后,近五千年來,仙道能踏入第五境的人屈指可數。而這寥寥數人,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避世苦修,以應對天劫,成則飛升仙界,敗身死道消。
而劉良元眼見世間諸多修士,戾氣滔天,空有移山倒海之力,卻無厚德載物之心,深感痛心。于是自己在仙道步入第五境之后,竟不再修煉,轉而著書。
耗時百年,終于寫成了這部《劉氏祖訓》,又花了七百余年,傾盡心血自創了一個與之匹配的功法。
避世渡劫之前,劉良元給了劉家世代子孫一個艱難的使命——培養出一個在九歲之前能做到熟背《劉氏祖訓》全篇的孩子。只有這個孩子,才打得開他留在通玄鼎中的秘境,得到他的傳承,去突破更大的可能。
但《劉氏祖訓》卻像是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一般,橫亙在劉家子孫的宿命之中,讓他們在之后的兩千多年里,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循環。
他們的童年,大多都是在背誦《劉氏祖訓》中度過,也都是慘敗收場,并對這個使命深惡痛絕。
但是,每一代又總有一兩個人,在年華消逝后幡然悔悟,看到《劉氏祖訓》的意義所在,又主動把這個傳承,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成為子孫眼里那個煞費苦心但也被深惡痛絕的長者。
兩千多年來,都是這樣的循環,直到劉繼道這一代,卻有了希望。
作為劉家長子的劉繼道,只十二歲就背完了《劉氏祖訓》。
隨后,劉繼道開始學習《忘情仙訣》,以這部家傳功法為基礎,正式踏入仙道。
十三歲步入仙道第一境——凝氣境。
一年后,步入第二境——丹心境。
又三年,步入第三境——氣海境。
后七年,氣海境修到了第十層,離第四境——化生境只剩下一步之遙。
劉繼道以二十四歲的年紀達到這個成就,在天武國為數不多的修仙者里,已算是極為不凡了。
由于劉繼道深切地感受到了《劉氏祖訓》在修行路上帶給自己的幫助,因此反而更強烈地渴望,培養出一個能得到先祖傳承的孩子。
不僅能讓這個孩子有可能領略到五境之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在三十年后的新世界,一個能站在先祖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孩子,或許能改變人族的境遇。
二十四歲這一年,劉繼道遇到了陳明悅,兩情相悅。
陳明悅是家里老四,父母生于亂世走得早,婚事便由長姐陳明安做了主。
(本章未完,請翻頁)
長姐如母,也因此,劉繼道和陳明悅對陳明安夫婦畢恭畢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