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匠老汀克接過了操縱航向的重任,畢竟這種新玩意也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
整個駕駛室都已經改頭換面,簡陋的力矩杠桿式船舵拉桿被替換為電動絞索操作系統,舵輪轉盤與操作面板一體,其上閃爍著十余個指示燈,看著很有些科技感,不復之前原始落后的面貌。
船舵在汀克的手中運轉如意,間或撥弄著控制桿與幾枚按鈕,在航行與動力系統的協調配合下,偌大的奧爾巴赫號隨著他的動作用一種與自身體格不符的迅捷駛出了船塢口。船體的轉向與槳葉的轉動在海面上卷起浪花,沿著軌跡劃出一條漂亮的銀色弧線,迎著太陽濺起碎金流火,不多時間便達到了最大巡航速度。
十八節,這個對于前世現代船只來說只是平平無奇的速度,放在費倫這地方,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飛馳,拉爾斯也自認是見識開闊,但卻從未想過這船只的速度能翻著跟斗的提升。
在他那淺薄的認知中,這就是屬于神秘的法師才能創造出的奇跡。
“太棒了,不愧是法師老爺的寶貝,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這不就是飛嘛!”
相對于眼界還算開闊的船長,拉爾斯手下的那幫子水手可就壓抑不住自己的驚訝情緒了,一通吹捧聽得法師額頭上差點冒黑線。
完成改造的奧爾巴赫號在港口附近的海域巡弋試航好一陣子才重新回到泊位,對于船只性能相當滿意的法師在給動力艙布置了警報和防護法陣后又來到了甲板上。
按理說船體的改造事項進展的相當順利且高效,可是甲板上前后左右分布著的四個圓形平臺卻始終是空空蕩蕩,也不知是個什么路數,令人摸不著頭腦。
關于此法師也沒解釋的太清楚,只說了一句火力投放平臺,沒事別亂碰。
這當然不是他張某人忘卻此事亦或是重度拖延癥發作,非要等到今天才著手部署,實在是干系過大,不得不謹慎行事。
直等到船只下水、河畔村民遷徙前的準備工作、鐵礦石的籌備冶煉、等等事項均已完成,臨近啟航向北之際,才把這東西掏出來亮相登場。
“這是什么東西?某種魔法裝置么?”
在圍觀水手們好奇摻雜著敬畏的眼神中,兩架外形如同鑲嵌在弧形巨盾中、尾端粗短的長筒管子似的器械和兩臺頂部截面密集分布著圓孔、像是由多個長管拼接而成的集束蜂巢。
這后者自然是在流星之災登臺唱主角,令血帆幫聞風喪膽的火箭發射倉,至于前者,則是老發條一手打造的105口徑曲射平射多用途火炮。
火箭倉倒還好說,無甚技術含量,其關鍵在于火箭彈本身,但火炮的鑄造可絕非易事。
在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指示下,崔托瑞普根據之前已有的武器圖紙一手繪制出了改進版藍圖,然而在制造上卻出現了大問題。
不同于火箭倉,火炮的身管必須承受極大的膛壓,像焊接、澆鑄甚至是鍛打這種方式制造出來的成品根本不可能達標。
一體化無縫鋼管的生產技術大工匠們不是拿不出來,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后還是借助法術配合方才造出幾門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