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之外,郭孝恪和王玄策兩人上了戰馬,兩人一路行走,并沒有說話,一次會議之后,兩人之間的關系好像又有了新的變化。
“將軍準備加入天竺王的麾下?”王玄策主動詢問道。
“在中原,名將無數,猛將如云,郭某乃是一介莽夫,最后頂多也是如此,但若是在天竺王麾下就不一樣了,天竺王手中的人才很少,郭某去了之后,最起碼還有一席之地。”郭孝恪并沒有隱瞞心中所想。這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想法,也是關系到以后郭氏的未來。
“天竺雖然很好,但哪里有中原好啊!”王玄策搖搖頭,說道:“末將沒有什么大的理想,只是想留在中原。”他知道郭孝恪詢問自己的意思,只是這是他心中所想。
“恐怕你是這么想的,但天竺王不會這么想。”郭孝恪搖搖頭,忽然說道:“王兄弟,中原雖然很好,但實際上,在中原你什么都不是,軍中的位置都已經落到了將門之手。王兄弟有白起之才,若是留在中原實在是太可惜了。而且,你今日拒絕了天竺王,那日后難道還能拒絕其他的皇子不成?”
王玄策聽了面色一愣,郭孝恪說的有道理,一個天竺王顯然不是個例,日后還會有更多的皇子被冊封出去,不是天竺王,也是西域王,拒絕了這個,難道還能拒絕其他的不成?
“現在跟著天竺王,我們可以打下一個大大疆土,天竺國越強大,對于我們來說,以后的成就就越大,我們未必不能再建一個中原。我觀天竺王殿下英明神武,有帝王之才,將軍,現在就出手,機會就越大啊!”郭孝恪又說道。
他想的很明白,自己一個人投靠李景隆,固然能得到重用,但作為一個皇帝,愿意將軍隊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任何一個帝王都知道平衡,就算是現在大夏皇帝也是如此,設立崇文殿、武英殿,不就是文武平衡的嗎?崇文殿的幾位大學士在一起,也是相互平衡的。裴仁基征戰疆場,立功無數,現在不也是到了武英殿,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上戰場的可能了。和李靖兩人在燕京待著了。
李景隆以后肯定也是如此,肯定也是兩個人掌握軍中之事,既然是讓別人來,還不如選擇王玄策,最起碼兩個人還是很熟悉的。
王玄策這個人為人還是很仗義的,兩人好歹并肩作戰過。
王玄策聽了默然不語,他也知道,作為第一個被分出去的天竺王,以后占據的江山肯定不僅僅是一個天竺,甚至西域之地,都有可能落入他的手中。
“此事關系重大,末將要認真考慮一番。”王玄策并沒有拒絕,作為一個成年人,這個時候,就應該考慮好其中的厲害關系。
“那是自然。”郭孝恪心中卻是放心了許多,任何人,只要稍微有點上進心,都不會拒絕這種情況的。王玄策也是一樣。
他決定先去見李景隆,不管結果如何,態度最為重要。
果然,李景隆對于郭孝恪的到來,十分高興,親自迎入大帳之中,給予了很高的禮遇。
郭孝恪也很感動,不僅僅將自己麾下的將校都點評了一番,還將王玄策夸獎了一番。
李景隆心中一陣竊喜,忍不住說道:“將軍認為王玄策會出來幫助孤嗎?”
“王玄策是一個有本領的人,越是有本領的人,脾氣都不一樣,臣認為王上應該親自去見他才是,相信有王上出面,王玄策肯定會答應的。”郭孝恪還給李景隆出主意。
“既然將軍這么推崇王玄策,那孤就聽將軍的。當年劉玄德三顧茅廬,孤難道連劉玄德那個賣草鞋的還不如嗎?”李景隆拍著大腿說道。
郭孝恪聽了李景隆的話,心中不但沒有任何的不悅,反而很感動。
天竺王還是很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