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本身就是詩書世家,在做學問方面自然是很稱道的,李景平繼承了蕭氏的基因,對詩書方面還是很擅長的,得益于蕭氏的宣傳,李景平小小年紀,在朝野上下名聲還是很可以。
在蕭銳看來,李景平這樣的人若是能成為太子,對那些讀書人來說,將是一件極好的事情,這也是蕭銳等人準備推動李景平為太子的原因之一。
李煜膝下的皇子,大多數都是文武雙全,或者是說,喜歡軍事,遠超文學,但李景平不一樣,他很喜歡文學,對軍事方面并不在行,甚至可以說是厭惡。
若是大夏皇帝有規矩,皇子都必須要練武,恐怕李景平都不會練武的。
“還是那句話,這些事情不是你我能夠卷入其中的,皇帝陛下殺人,可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蕭瑀搖頭說道:“陛下雖然是在天竺征戰,可是朝中的局勢仍然是掌握在其手中,朝中的一舉一動,很快就傳到陛下耳中,你要是有什么動作,倒霉的就是你。”
蕭瑀還是知道的,朝野上下,什么東西是可以接觸的,什么東西是不能接觸的。
當然,若是在以前的話,蕭瑀或許也要爭取一下,但現在不一樣了,蕭氏還有其他的選擇。蕭氏在中原沒有發展前景,難道就不能去其他的地方嗎?
這些年的蕭瑀算是看清楚了,在大夏皇帝統治下,世家大族是不可能有發展的機會,反而是那些寒門子弟,才有可能成為皇帝最信任的臣子,而這些寒門出身的大臣,天生敵視世家大族。看看那些御史言官們,這些幾乎都是寒門子弟出身。
他也知道世家大族需要轉變,任何人,現在的皇帝,日后的景平皇子或許都有這種想法,但在蕭瑀的眼中,世家和皇權應該平衡起來,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天下的安定。
可惜的是,皇帝并不信任他,讓他的想法落空。
“明日我會上書,做景平皇子的老師,教導他的學業。”蕭瑀想了想說道。
“父親,那朝中之事?”蕭銳一愣,頓時有些緊張了,他聽出來了,蕭瑀將會放棄朝中的權力,所有的心思將會放在景平皇子身上。
“朝中的事情雖然不少,但實際上,朝中的大臣那么多,哪里需要老夫?”蕭瑀搖搖頭。蕭瑀聲音中帶著一絲凄涼,身在朝中,雖然是御史臺佐官,可也是能感覺到朝堂風云變化的,自己在朝中已經沒有多少進步的空間了。
更重要的是信任,無論是皇帝也好,還是監國也好,對自己的信任程度下降了許多,甚至有邊緣化的趨勢,想自己擅長的是詩書,應該去禮部,那里是最合適的,哪里像現在這樣,只能是縮在御史臺,這分明是皇帝對自己的打壓。或者說,這是對蘭陵蕭氏的打壓。這么多年了,蕭瑀已經失去了信心。
“父親,秦王殿下回來了。”這個時候,外面傳來二兒子蕭鍇走了進來。
“秦王回京?他怎么會回來?”蕭瑀面色一愣,忍不住說道:“現在監國在登州,他回來做什么?”
和其他的皇子不一樣,秦王有著特殊的含義,在滿朝文武眼中,秦王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而且在這之前,大夏皇帝也的確是將其當做太子來培養的,沒想到一場風波,將他放逐出朝廷。
“聽說是回來述職的。”蕭鍇小聲的解釋道。
“一個縣令也能來京師述職?真是笑話。”蕭瑀不屑的說道:“哼,肯定是岑文本那個老狐貍在搞事情。”蕭瑀對岑文本十分不滿意。